导语:在界石镇中心完小三年级二班有一个特殊的学生,拄着双拐的她经历了三次血管瘤切除手术却依然微笑着面对生活。
图像:正在做数学题的就是12岁的血管瘤患者郑雪,虽然右腿疼痛不时地折磨着她,但郑雪仍然坚持和正常同学一样上学,而且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采访:郑雪的班主任 初玲
郑雪是一个非常懂事又很坚强的孩子,她平时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都非常积极。
郑雪老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由于先天的血管畸形,从4岁开始郑雪就接受了打硬化剂、做切除手术、化疗等各种治疗。为了到更好的医院给郑雪治病,2003年底郑雪一家来到了山东。
徐嘉悦跟郑雪同班两年,她说从郑雪那里她学到了很多东西。
采访:郑雪的同学 徐嘉悦
在我眼里郑雪是一个既乐观又勇敢的人。她每天都和同学有说有笑,一点也不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感到自卑,她做手术的时候好像一点也不痛苦,回来的时候依然是微笑地面对生活。
由于疾病的折磨,现在郑雪的右腿已经不能弯曲,上厕所都需要有人搀扶。同学们总是热心地帮助郑雪,扶她上厕所,帮她买饭,陪她在座位上玩。(一段做游戏同期)好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笑声不断。
郑雪:这是我的好朋友宋莹莹,每天早上她都跟我一起走到学校里学习。
这是姜哲,我没有什么东西她都借给我。
这是孔琳每次我上厕所的时候,她都扶我去厕所门口。
这是陈雪,我们每天都在一起玩。
宋莹莹是郑雪的好朋友,知道郑雪治病,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同学中流行什么小饰品,莹莹会给自己买一份儿,给郑雪买一份。莹莹说她的心愿就是希望郑雪早日康复。今天,莹莹又有礼物要送给郑雪。
宋莹莹:因为这是一个“心连心”所以我要送给她,代表我们的心是相同的。
(送礼物画面)
收到莹莹这么有心意的礼物,郑雪很开心,竟然撒起娇来要莹莹背她。
现在的郑雪还需要继续进行第四次和第五次手术,而父母打工的微薄收入,根本无力支付郑雪的医疗费用。
口播:在病魔和艰苦生活的面前,一个12岁的小女孩如何坚强面对未来?一个收入微薄的家庭怎样挽救自己的孩子?明天晚上敬请继续关注乐观坚强的小郑雪。
导语:今天让我们继续关注郑雪的故事,了解一下这个乐观向上的小女孩怎样顽强与病魔斗争,怎样勇敢地面对生活。
图像:5号中午,记者来到郑雪一家在界石镇大界石村租住的房屋内。郑雪正站在锅台旁帮妈妈刷碗,虽然仅凭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但郑雪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痛苦的表情。懂事的郑雪在家里总是抢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妈妈就可以抽出更多时间缝玩具,多挣几块钱。
采访:郑雪的妈妈 贾兴文
四处借钱,该借的都借了,我跟他爸一个月就挣1000多块钱,实在是不够,还得维持生活,还有2次手术没做,现在做化疗一个月还得2000多元,实在没有钱。
郑雪的爸爸郑维新就在附近的砖瓦厂工作。从东北搬到界石镇后,他们一家一直租房居住。
采访:郑雪的妈妈 贾兴文
我们一开始听说济南有治的,就在哈尔滨的医院转到这来,赶到这治疗、打工。现在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了,现在它越长越深,侵蚀骨头,这个骨膜、脚的骨头都已经变形了,现在要是不治的话,这个腿用不多长时间就得截肢,以前都已经治了,花了不少钱,手术已经做了一半,现在后期治疗跟不上了。
郑雪的妈妈告诉我们,郑雪已经做了三次手术,平均每次花费在一万元左右,他们已经负债累累,而郑雪今后还需要两次手术。
采访:郑雪
坐时间长了或者睡醒觉了以后,它就痛,然后就用手拍拍就好了,用手拍一拍就能减轻一点。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情才能把病治好。
记者:谁告诉你的?
郑雪:我妈妈。
在我们和郑雪母女交流的时间里,隔着纱帘的郑维新一直在吸烟,一言不发。郑雪的妈妈告诉我们,郑雪的爸爸有心脏病,也需要治疗,但是现在顾不上,夫妇两人只能尽力赚钱先治好郑雪的病再说。
顶着中午的烈日,我们跟随郑维新来到了他工作的砖瓦厂。砖瓦厂老板听说我们是《百姓关注》栏目的记者,一再请求我们尽量帮助郑维新一家。
采访:砖瓦厂老板 侯天顺
他早上4点就来了,中午别人都回家休息,他不回去,本身他有心脏病,还贴着膏药,打着针。我这个地方下雨阴天,没法干活的时候,他就到石头河窑场和南店子窑场打点工,帮助卸砖,一天30元、20元的,我说小郑你歇歇吧,别把身体累坏了,累跨了。孩子花钱(治病)是重要,(但)把身体累跨了,这个家就完了。
郑维新的老板说他也尽力帮助郑维新,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希望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
采访:郑雪的爸爸 郑维新
我自己苦点、累点都没关系,我就想多挣点钱给孩子治病。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坎坷,那样的不顺,面对苦难我们该做些什么,郑雪一家人用乐观坚强给我们做出了回答。在此我们真诚呼吁大家献出爱心,共同帮助郑雪一家人走出困境,让他们的坚强和微笑一直延续下去,让郑雪的天空更加灿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