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潟湖——小议两种版本的《柳林风声》

(2016-05-03 15:16:51)
标签:

杂谈

阅读

语言

柳林风声

潟湖

分类: 读书札记

         我有两个版本的《柳林风声》,一个是杨静远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个是任溶溶翻译,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近日闲来无事,就随意对比着翻看,于是乎“找茬”的毛病又犯了,反正偏偏这双眼就发现了问题。

          杨静远版本的《柳林风声》第172页第八行:“时而在平静的澙湖钓鱼……”中“澙湖”一词引起我的注意。坦白说,我不认识这个字。于是马上查字典。翻开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并未找到“澙”字。倒是有一个形似的“潟”,在第1401页:

          潟(xì):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环礁所围成的水域。有的高潮时可与海相通。

          我猜测:“澙湖”也许指的就是“潟湖”。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先后查阅了《辞海》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很遗憾,都没有“澙”字。找不到出处,我在手机手写输入法中尝试书写,两个字均有显示。

          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我利用手边有限的工具开始大范围的翻查,进行揣测。

          在《说文解字注》中我筛查了“漹”(yān)与“淊”(yān),因为它们与“澙”只有三分之一的不同之处。

          漹水。出西河中阳北沙。南入河。

          淊,泥水淊淊也。从水臽声。 胡感切。一曰缫丝汤也。

          继而我又查阅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

          漹:用于地名:~城(在四川)。

          淊是“淹”的异体字。有四个释义:

          ①淹没②汗液等浸渍皮肤使感到痛或痒③广④久;迟延。

         一圈下来依然没有理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借助强大的网络。通过搜索,我找到杭州一家报纸于2007年5月16日刊发的题为《“新澙”还是错的》的文章。文中讲到了“澙”与“潟”。因“澙”与“泻”的繁体“瀉”相似,很多人误以为“澙”就是“泻”。该文指出:“网上据称收录汉字最多的在线字典《汉典》收录了“澙”字:澙,古同“潟”,盐碱地。大约是潟的异体字,后来取消了。但这个说法是否确切,难以准确核实。”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01页,有一个“舄”(xì),三种释义:①鞋②同“潟”。③姓

          我与该文的作者一样,借助手中的工具书也是没有找到“澙”的出处。

          我猜想:“澙”也许是外来的字,所以那么多权威的工具书中都没有收录。当然这只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想。

         

           综上所述,我觉得杨静远版本的《柳林风声》中不应该用“澙湖”,而应用“潟湖”。今日发文并非要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我个人觉得《现代汉语词典》是标准是规范,读者在不明词义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找到答案,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杨静远版本中的:“时而在平静的澙湖钓鱼……”任溶溶是这样翻译的:“在静止的环礁湖里捉鱼……”(第162页第15行)

           两个版本的《柳林风声》虽然译法不同,但却各有千秋。一个是意译,一个是直译。一个语言优美,一个原滋原味。当然,这仅仅只是个人拙见。本人还是更喜欢杨静远版本,因为我觉得她语言生动,给人一种活泼幽默轻松干脆的感觉。从上面我单提出的那句就可以看出,杨静远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相当高的。阅读起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任溶溶版本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有注释。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杨版好像没有注释。

 

http://s1/mw690/001mm17Bgy71ozoxC36f0&690
   

   “时而在平静的澙湖钓鱼……”

http://s13/mw690/001mm17Bgy71ozrn8UAec&690

          在静止的环礁湖里捉鱼……

 

                                                                           2016年5月3日 黄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咖啡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