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亲情结 |
我们或许起源于爱,或者来自于一个错误,又或者,是一种偶然。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起因,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且成长为有一个独立的生命。
这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拥有了爱、关怀、温暖,也拥有了一些从此在我们中不能分离的亲人:父母,兄弟姐妹,长辈至亲。
血缘亲情与生俱来,像一个密码,无法破译。因为它们已经随着生命的开始,在生命的源头上携带来神秘的基因,在我们的生命中刻下了我们无法摆脱的印记。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我们也会在最亲最亲的亲人那里得到一些冷漠、忽视和伤害,我们想要爱的人,我们应该爱的人,常常会带给我们不可言说的烦恼。
我们距离的太近了,近到一个心灵与身体都无法退后的位置,敞开成一种相互不设防的状态,谁也无法对谁隔膜,却增加了彼此之间无法用理性去判断,无法静默下来相敬如宾的机会。亲情可以是我们孤单痛苦的时候治疗我们的良药,也可以成为困扰我们终生的难题,亲人带给我们的,是可以在幸福和痛苦之间自由转换的幸运和无奈。或许,爱的太多,太浓,注定就是很容易落空的感觉。
社会上其他的人和事对我们造成伤害或者我们不喜欢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反抗,反对,甚至丢弃它们,彻底的隔绝。如果,有一种痛苦和烦恼,来自于被我们与生俱来的血缘亲情注定的人,那么我们必定面临着无法彻底从我们生命中抹去他们的心理和道德上的煎熬。
我们不能够自主选择我们的生命,同样,我们也不能自主选择谁来做我们的亲人。确定了,就是一生一世,爱与不爱,他们都将跟随我们一生。
亲情是一个纽带,是一条绵延我们一生的绳索,而相处的时间中,在彼此的试探、交集和碰撞中,这条绳索逐渐遭到破损,并打上了大大小小的结,早也不能回复当初的光滑和坚韧。也许,穷其一生我们都无法完整的结开它们,我们只能学会慢慢的修补和淡忘。
爱自己应该爱的人,也是一种学问。不要恨自己想要爱的人,这是一种修养。
一、打开父母之爱的结,修炼平和之心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处,是引领我们一路走来的人。他们给予我们家庭,从物质到精神浇灌起我们逐渐完整的形态。有时候,我们和他们很相像,从外表到谈吐,从思想到灵魂,可能有令人诧异的,无法分割的雷同;有时候,我们和他们很不同,从追求到理想,从视野到境界,可能有令人迥异的,完全不能融合的差别。
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赋予了中国父母神圣不可侵犯的,和子女之间永远隔着距离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和权威。这种权威可能不管多深的爱也都无法超越和磨灭。中间,即使出现一些个例,孩子超越父母之上,或者能够与子女和睦相处消除隔阂的,但是依然阻挡不了父母是子女的天这样一个社会主流思想长久的存在。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两代之间的鸿沟,无法认同,互相排斥等等问题,都会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拷问着我们和父母之间亲情的质量和厚度。两代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在一次次的矛盾和冲突中成为无法调和的利器,将亲情撕裂。
我们爱他们,但是未必赞成他们;他们爱我们,但未必理解我们。
这爱,往往带着苛求和审视,带着不被理解的坚持,所以,这爱的背后也会有伤害。
对于父母,总有一种情怀需要我们在年龄的叠加之后才能了解,我们早晚都会走上他们曾经走过的道路,扮演他们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充当过的重要角色。
那些我们不明白的东西,我们对他们的误解,都逐渐在时光的作用下慢慢显影。我们只有亲自的也为自己下一代操劳过,辛苦过,伤心过,才会真正的明白,父母之爱的真正含义。那么,即使他们真的错过,真的伤害过我们,那谅解的叹息也只有在此刻才会如此的真实和轻松。
1、如何看待自己父母身上的弱点和问题
其实,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资格和能力做孩子精神世界的导师,甚至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尽自己所能把孩子抚养大。有时候,他们个性中的自私、贪婪、懦弱和无能,会影响到他们做父母的质量和水平。不要对父母寄予太多的期望,他们也是普通人,并不是生育一个孩子,就会让他们理所当然的升格为圣人,或者想象中的懂得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慈祥的老人。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父母也会市侩、会狭隘、会无耻、会卑劣,当然,要面对这些,确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
所以,对父母,总是要有一个梦想幻灭的过程,就是这样,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原来他们不再高大,不再神圣,也弱小,也琐碎,这,就是成长。
我们要降低对父母的期望值,在成年后学会换一种角度,以一种更成熟的心态来理解过去的父母,把他们看成一个单纯的人,而不单单是作为父母来要求。把他们从神圣的父母尊位上请下来,学着用平等的、客观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才能心平气和的原谅他们曾经的错误,解开自己心灵上的枷锁。
他们都是有着人性缺点的人,也许不幸他们不是我们心目中坚强温和父母的楷模,他们没有能够做到在生活中保留住自己完美的父母形象,可是,想必他们也曾用自己的方式关心过我们,爱过我们,只不过受到自己性格和能力的限制,这种爱更隐蔽,带有更多我们无法体会的强硬罢了。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烦恼,家长们总是忽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粗暴,专制,简单,太多的烦恼,太少的温暖。他们疏于表达爱,让我们在贫瘠的情感世界中长大,所以,我们也不太会去爱。
有时候,当我们清晰地看到父母身上的某些弱点,然后指责他们的时候,其实往往我们身上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只是我们距离自己太近,我们看不到。成长在他们的羽翼下,受着他们的影响,我们其实都很相像,只是不愿意承认。我们和他们,常常因为相似的性格,彼此受苦。
一代一代的轮回中,永远都要经历这样的失望、痛苦、沉思、醒悟的过程,随着人生的沉淀了解到我们原来曾经不明白的东西,放下曾经耿耿于怀记挂的东西。
我们不能改变父母,他们是我们一生都无法放下的担子,是我们永远无法更改的历史。但是,我们终将要脱离父母的控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别把相互之间的分歧想得那么严重,也不要为自己反抗父母、违背他们的意愿而内疚,不要稍有违逆就造成自我否定的痛苦。不是所有我们爱的人,都值得尊重和服从,尊敬父母孝敬父母,不代表就要对他们无限度的服从,爱是爱,崇拜是崇拜,服从是服从,这都不是一回事。
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们对父母凝聚了太厚重的情感,这情感干扰了我们用平常目光审视他们的机会,所以才会有不满和失望。但是最终,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将父母扶持作用逐渐的弱化,有一天,我们应该能够引导他们前行,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是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成长。
如果我们经历了曾经的情感荒芜,不能与父母一下子恢复亲密无间,那也不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个那样的孩子,先试着体谅他们的苦衷就好了,做客气的父与子,母与女,也不是什么坏事。
2、学会理解父母生命中的艰难
两代人,注定要有隔阂,总有不能互相了解的时候。我们抱怨他们跟不上时代,不够新潮,那么迂腐,不够了解我们的心事,有时候,我们对他们由钦佩、崇拜,到最后跌落到一个无法产生敬意和充满不满的境地。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比他们聪明,活得更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曾经走过的路,也有着不可言说的辛酸,他们一点点变成今天我们眼中的琐碎、庸俗,也不是他们的错误。
看过父母的相册吗?他们那永远定格在年轻时候的灿烂和美丽是一种令人心悸的印象,是什么让他们一点点苍老如干涸的河床,是什么挤去他们也曾丰富的激情,生命如烟花一般绽放,最后只剩下满地的灰烬?
是时间的折磨,是曾经拉扯着我们成长的艰苦,是过去一次又一次伤害的痕迹磨老了他们的心态,拖住了他们的步伐,时代的不同,让一切都无法复制,我们只能在自己今后的行走中模糊体验到他们经受过的一切。
其实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呢,都是被命运的曲曲折折所改变,唯一不同的,就是我们还没有走到最后,所以我们就能残忍的指责他们老朽且笨拙吗?
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才能,做一个我们心目中的完美父母,始终耐心体贴,了解孩子,是多么的难。我们可能会在无意中发现,某一个时刻,我们居然那么象我们的父母,我们也会犯他们犯下的错误。那时候,我们就会惊觉,我们受到了很多他们的影响。
那时候,就释然吧。
3、怎样理解父母的心态
曾经我们小,被父母管理着,推动着,根本没有能力去理解父母内心真正的意愿。他们是我们仰望的高山,冷峻而无法攀岩。
年纪大一点,争吵和分歧就来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即使幼稚但是依然无比强大,父母需要非常艰难的维持着自己原有的巍峨,这时候,很容易两代人之间划上宽宽的鸿沟。
有些父母越老就越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明明自己的人生经验已经跟不上社会的潮流,却还是硬要指挥我们的生活,只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落伍和作为父母的权威。其实人老了,往往回归到了最初,像孩子一样的固执,曾经的权威没有了,只剩下对子女的依赖。甚至,父母也会嫉妒子女的成就,很奇怪吧,但是要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也不奇怪。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成长起来有作为,另一方面又惧怕孩子超过自己的成就,显现自己的无能。他们不是不为我们骄傲,而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一点自私。
他们对于子女的渐渐失去控制,其实内心深处充满了一种恐惧和不安。他们害怕不能再充当孩子的权威和靠山,他们对于失去孩子的掌握,感觉到难过和不适应。
有时候,看着父母日渐软弱,但是努力想做到雄风犹在的样子,不由得会令人感到无比的酸楚,就想原谅他们一切的过失。如果,他们注定会被命运带离我们的生命,那么在今天,多点耐心,也是应该的。
4、学会处理好父母之间正常的生活矛盾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来看,父母也是一对人海中对普通的夫妻,凡俗的夫妻会有的争吵、混乱、分歧,他们一样不少都会有。也许原来年少比较麻木,不能敏感的感应到,但是成年之后,尤其是他们有了问题需要做子女的我们评判的时候,最难为的还是站在中间左右为难的孩子。
如何正确看待父辈的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这是令每一个做子女的都非常尴尬的事情。当他们在我们面前暴露出他们最真实的本色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失望和难过。但是,要正确对待父母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他们的问题是他们的,我们做子女的尽量不要做角色带入。
我们应该知道,父母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的观念,思想和性格,已经无可改变,我们改变不了一个已经几十年婚姻的质量,我们不要忽视两个人都维持了半生的性格的顽固,不要企图修正它。我们或许可以用亲情的力量和为人子女的体贴去为他们铲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是他们心里最根本的东西,已经生根虬结,永恒的固定下来。夫妻之间的矛盾也是这样,不是一个人的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旷日持久的恩与怨,长久时间中的伤害与辜负,浓稠的谁也分解不开。如果我们在感情上倾向了一方,就对另一方颇多微词,这是不公平的。
我们更无需随着他们情绪的变化而耿耿于怀这个婚姻的不完美。我们应该学着抽离自己,站在一个更加冷静和理性的角度去看,他们自有他们的悲喜,纠结了几十年,其实他们也不是没有乐趣,只不过,很可能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而已。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判断,为他们焦虑。
事实上,对于几十年的夫妻来说,相互之间,该认识的,该体会的,基本都已经完结。没有什么能比让他们和谐的平静的过下去更重要的事情了,不涉及到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原则性的矛盾,做子女的应该做的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何时候都不要激化矛盾。有些事情过于清楚了除了让晚年增加烦恼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隐瞒下可能对一个人造成伤害的事情,于当事人说是悲哀,于旁观者来说,就是一种慈悲。
5、如何与父母和谐共处
天底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慈祥,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天然的依恋自己的父母。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与父母之间纠缠着互相敌视无法相互理解的感情,不得不面对我们想要反抗父母的管制和束缚的局面,在冲突和分歧中艰难的生存着。尤其是当他们已经暴露出在处理人生事物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失误时,特别是没有很好地给孩子做出榜样时,让我们一如既往的崇拜和顺从他们,由衷的爱戴他们,是难事,绝不易为。
或许他们养大我们就是为了受益,就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彻底的回报,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来到世界上的机会,我们来了,这种生命的渊源和神秘的联系,是我们生命中不能解脱和洗掉的颜色。如果我们始终不能相处融洽,抱着仇恨和埋怨去生活,那么我们也注定不会快乐,这种混杂了太多爱、恩情、厌恶等等的情感,会让我们逐渐的沦陷。
这是心灵的一种冲击。当我们由被他们控制和掌握的方式中长大,再来回头质疑他们的能力和方式,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决策,是太艰难的过程。
有时候,和父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传统的父母尊严令他们轻视我们的尊严和思想,我们习惯了被他们指挥,他们也习惯了操纵,就像一个已经昏庸的皇帝,你想说服他安静下台,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总是忽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世界和追求的这一事实,那么我们能做的,就不能是要求他们理解我们,然后顺理成章的支持我们,我们只能是用自己对生活的坚持和独立,用事实告诉他们,我们长大了,我们能够自主地承担自己的生命。我们要会利用他们对我们的爱来迫使他们对我们屈服,尊敬而又不受其要挟,无理建议坚决不执行,态度要温和,但是决心要坚定,时间长了,碰壁多了,自然就习惯了,他们就会重新定位和明确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再试图操纵我们的生活了。
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相处也是一种心理战和彼此试探、交手的过程,完全的屈服也不是真正的孝顺,那是懦弱,他们并不能够在我们完全的顺从中获得应有的快感,反而会越加的把我们当作无能的,令他们担心的幼儿,不满反而会更多。这就是现实中为什么强势的子女父母反倒会喜欢、畏惧,越是奉献多的孩子父母反倒会不断的加压的原因,人性如此。
不管是明智的父母还是愚昧的父母,我们都总有一天要脱离他们的控制,独立的进行思考和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敷衍,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做法而又不让他们伤心,学会奉迎和撒谎,把生活上的技巧用到了他们身上,不再是盲目的作对和争吵,这次才能和平共处。
如果,曾经我们之间是战争,那么,终有一天要心平气和。
6、如何面对父母婚姻濒临决裂的现实
几乎所有遇到父母婚姻问题的成年人,都会在一瞬间回归成一个无助愤怒的孩子,所有的理性分析都开始土崩瓦解,因为那是我们生命中曾经汲取营养,生存和成长的家园,他们曾经是我们羡慕和效仿的对象。如今,信仰颠覆了,偶像倒塌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栖息地瞬间全部失去,如何能不叫人悲伤和痛苦。
他们俩,都已经是我们生命中不能失去的部分,他们是一个整体,无法分割。两边都是血肉,两边都是至亲,这痛,分明是双倍的。
很多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以至于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
在两个人的婚姻中,没有单纯的受害者,即使我们深爱着、同情着一方,这依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那是我们父母之间的事情,我们不能代替任何一方做任何决定,我们的介入可能会导致局面更多的混乱。
一个婚姻可能有很多真相和内幕,然而能够对外人诉说和了解的却是太少。很多东西都在天长日久的生活中逐渐丧失了能够表白的机会,对与错,那么模糊,爱与恨,那么混沌。夫妻之间的事情,很难说请,更多时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件事情上,子女也是外人。
不能不能帮助他们挽救,但是相信两个成年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愿望和想法,也不太可能就会轻易的被我们的挽留止住脚步。如果我们非要强迫他们为了我们的感受而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么我们也是自私的,残酷的。
有时候可能是我们对父母的婚姻寄托了太多安全和温暖的会议,所以在面临变故的时候才会感到承受不起。其实我们的父母也都是普通人,婚姻是普通的婚姻,我们过去身在其中并没有看到整个婚姻的全貌,也许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我们一直生活在假想的幸福中,而现在,谜团散去,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真相。
爱他们,是爱他们的所有快乐和痛苦,支持他们在每一时刻,每一段路上做出的决定,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他们的决定,那就让我们给他们一个永远都会爱他们,支持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即使在失去彼此之后,还有永恒的我们的爱。
而我们自己,总要有自己的生活。学会看淡上一代的恩仇,从现在划一个句号。
7、怎样对待父母婚姻中一方出轨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太多这样的事情,太多变心以及出轨的闹剧,我们不能接受的,只是这一对主角竟然是自己的父母。
两个人,几十年的婚姻,走到了现在,已经血肉相连,甚至不是我们说一方变心了就让他(她)走那么简单。我们作为下一代人爱恨鲜明的婚姻观道德观也许并不适合他们的生活,我们无法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批判犯错的人,我们要保护的另一方也会因为种种的顾忌而阻碍我们达成心愿。
这时候,我们永远都找不到一条最合适的道路去走,无法做一个公正的裁判者来减轻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降低他们的烦恼,免除我们的痛苦。
在一个人,即使是长辈的,令人鄙夷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情、冷酷,会本能的产生一种厌恶情绪,而这种情绪又遭到了传统的尊重长辈的思想的抵触。当我们的感情告诉我们不忠诚的人是多么无耻,而我们的理智却提醒我们父母就是父母必须要尊重的时候,我们无法不是痛苦的。
8、如何对待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干预
中国的父母有为孩子操劳一生的习惯和传统,他们总是要把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当作孩子一样去保护,常常爱有多少,那不自觉地干涉和要求就有多少,尤其是在人生重要的婚姻的选择上,他们更是不由自主地要介入。
为了所谓的爱情而由于父母反目的人鲜有幸福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付出越多,期望越高,丧失了退路,破釜沉舟,当我们不惜任何代价伤害了最亲的人获得了那份想象中的幸福以后,激情退去,粗糙的东西展现出来,我们那牺牲太大期望太高的心就一定会失望。
父母对子女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最知道我们的弱点和缺陷在那里,虽然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时间早晚会证明,他们用最现实的眼光和经验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时候,往往是切中要害的,可惜我们当时都不怎么懂得。即使我们能够在未来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就在这一刻,他们也很难相信自己的孩子已经成熟到可以自己理性的策划自己的美满婚姻的时候了,他们依然会忍不住替我们操心,思考和决策。这些干涉,都是爱,是最深的,最负责任的爱,是永生永世永远无人能够替代的感情。我们首先应该消除逆反心理,好好想想父母反对的是不是有道理,为什么最希望我们幸福的人会最担心我们,我们是不是确实有忽略了一些比较关键的东西的迹象?
当我们觉得父母市侩的时候,其实他们都是在用他们一年的教训、失败、血泪在企图让我们知道现实的艰难和不易,除非是人格有重大缺陷,价值观扭曲的父母,一般的大众父母他们累积的都是人生的智慧和跌倒后的心得,听一听是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么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懂得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我们要让父母看到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要生活的好让他们放心,他们反对我们是因为爱,我们只要坚持,那么屈服的永远都会是父母,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是令我们非常艰难和辛酸的,不过要坚持就坚持到底,如果我们左右摇摆让父母看到施压就能让我们屈服,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两方面我们爱着人都会被我们的软弱所重创。
9、正确理解父母对于子女生活的关注
中国的父母喜欢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一般的管理,把自己想当然的好和约束强加在孩子身上,完全没有把子女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和灵魂去尊重。什么都要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子女走完一生的道路,他们太相信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了,不允许子女有任何的个人意志。因为他们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他们只会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多子女家庭,有些父母还有均贫富的习惯,尤其是越传统的家庭往往越严重。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被灌输了家庭成员需要共同分享的教育,或者越不受父母宠爱的,越喜欢表现自己的奉献能力,长久以往,就形成了懂事的更懂事,不懂事的更不懂事。父母也会偏心,也会缺乏公正之心,他们只想着摆平所有的子女,却忘记了这个社会已经不相信家庭的庇护,有能力的就应该享有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没能力的可以扶助,但是不应该全包代替,这只能使这样的孩子能力更加退化。
在这种情况下午,我们要懂得帮助和奉献的原则性,既不要做那个无限度付出的,也不要做那个无限索取的。首先要承认小家庭的完整性,不应该完全服从于大家庭的安排和需要。这样不顾伴侣的感受,只注重自己家族传统的人,其实在无私奉献的背后,是另一种类型的自私。我们成家立业,就好像从父母的脐带上断裂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成年人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没有必要整齐划一。父母过多的干涉,就好像如今的政府对于经济过多行政干预一样,其实都是破坏了子女婚姻的独立自主。
二、打开亲情的结,修炼宽容之心
亲情不能成为需索无度的东西,亲情也要有它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原则,不能超越基本的界限。尤其是在这个逐渐更现代和更开放的社会中,淡化以亲情为纽带的血缘关系,逐步提升非家族性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是一种趋势。
也许,是曾经共同生活过或者始终都记得一个人幼小的模样让我们在亲情的强大攻势面前逐步丧失自己的原则,最后推到了一个无可再退的地方。但是,我们为什么还常常会被自己身边的人伤害最深?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都是不设防的,是付出了自己最弱软的一面给他们,所以,遭到背叛和欺骗的时候,损失的不仅是有形的东西,还有无形的情感和信任,那种感觉更是难过。我们距离的太近了,近到无法掩饰一切人性的弱点,近到无法停止互相伤害。所以,不要对别人怀有太大的希望,冷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属,其实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1、保持距离相处
我们和自己的亲人手足之间也是有距离的,保持适度的距离也是和平相处之道。付出过多,干涉过多,很容易进行角色带入,难以抽身出来。保持适当的距离,良好的心态,和朋友一般的视角去对待我们的亲人,既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过于疏离。
我们都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太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失去理性的思考,把爱当作了一种武器和工具,束缚住了自己所爱的人,自以为是的给予着我们认为他们可能需要的东西,为自以为是的安排着别人的生活。父母和孩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伴侣之间都是这样。其实,我们无法替代别人生活,所谓的我都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满足啊,那就是因为你给了她一切,但就是忘记了你最应该给予她的就是自我的意愿,能够对自己的生活作主的感觉。
这样的爱,说到底是自私的,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求,而忽视了别人的承受能力。我们渴望得到那种全心全意为别人付出的感觉,却忘记了爱只有达到能够被对方接受起到最好的效果才是有意义的。
2、尊重他人的选择
爱一个人过多,就会更多一份责任,就喜欢看着他们走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自然就会关心他们的一生和幸福。而且,可能对自己爱的人,越是付出的多,越是容易感到失望。我们会非常在意对方是不是在符合我们价值观的氛围之内生活,或者,我们已经不由自主地替代对方思考问题,希望控制别人的灵魂了。
但是,即使是亲人、手足、兄弟姐妹,一个人依然有自己的权利和生活,有时候,我们与他们的关系也是非常微妙,我们有共同的生长环境,是天然的共生植物,却得到了不同的生活道路。我们曾经互相依赖,最终又将各奔东西。感情上我们很亲密,交往中,可能很少进行真正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只是凭着天然的血缘和家族的惯性在摸索着,前进着。
所以,谁都不是谁的附属,我们关心他们,为他们付出,不计得失,这是作为亲情最美好和无私的情怀。爱不是我们要另一个人屈服、顺从于我们的资本和借口。每个人终将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一定会成为他们生命中和家庭爱人孩子相比排列其后的那个人,要能够接受这种变化。其余的,就让他们自己去走,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就好了。
3、有选择的付出自己的关怀
爱一个人,别爱那么多,别爱的无孔不入,细致入微。爱只要能在寒冷的冬天御寒,在有风雨的时候遮挡就够了,并不需要永远在身边。一个人内心的健全、丰富、圆满,才最重要。
我们做的越多,越是容易剥夺他人独立自主生活的权力,让他们失去了自己选择生活的机会,他们无法自己试验和安排生活,他们反倒表现出一种焦躁和不幸福。
做的太好,做的太完美,也是错误。
为什么那些为溺爱子女为他们付出一切的父母最后的命运都不会很好,就是因为这样的不能对等的关系,让孩子感觉到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感恩,只有心安理得,最终成为需索无度的,缺乏良知的人,父母反而为此所伤害。亲人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也是这样的道理,有限度的关怀自己的亲人,给他们创造自己主宰自己生活的机会,就是我们对对方最大的帮助了。
三、学会治疗自己的伤,修炼健康之心
家庭对一个人个性的健康成长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而一个不幸福的,充满着动荡、暴力和不安全感的家庭对一个人的毁灭性和注定要走弯路的颠覆性也是不可否认的。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怨偶就有多少失败的婚姻,就有多少弱小惊恐的灵魂,也会有心灵遭受创伤的在成长中无比辛苦的孩子。在一个不够愉快和健康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其实心底或多或少较一般人都会有一些阴影和不够开朗健康的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我们后天付出多少努力,这些阴影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出来捣乱,要想克服,任重而道远。
1、如何治疗不幸福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人的心理创伤不是在表面,而是在最深的底处。这样的经历,无法不敏感,无法不察言观色,患得患失。往往这样的孩子,喜欢刻意的求得别人的喜爱,即使为此吃苦也不在乎。他们太需要别人的认同和体谅,太需要那种能够和别人平起平坐的感觉,站在人群中间,总会觉得自己的不安和与别人的差距,那种心灵深处的自卑和谦恭是很难洗脱掉的。
心理学上说,这是一种补偿心理。越是不受父母重视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越孝顺,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求得父母的认可,希望父母可以扭转对他们的印象。一切都源自童年那不被重视,不被满足的心愿。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来自这样的家庭的人,也会会对婚姻存在着一些不安定的阴影,关于忠诚,关于婚姻中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关于判断感情,这些基本的生活观念和信仰,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榜样和鼓励,以及长时间不正常生活的影响,而存在偏差。也会因为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导致对于伴侣的过错和要求都看得比较重,过于苛刻和不宽容,不知道健康的婚姻需要彼此的宽容和努力,越是苛求,那种默契和感情就消失的越快。
我们不能选择曾经,但是可以选择未来。不要让自己太辛苦,要想让自己慢慢摆脱上一代留下的阴影惟有坦然地接受事情的真相,而不要再偏执的追想为什么。也许我们很不幸,作了这样一对怨偶的孩子,但是人间诸多不幸,我们永远并不是最悲惨的那一种。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释怀这种伤痛和伤害,走出这样的命运的摆布。
2、不要背负父母悲剧命运的后果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父母原来是一个悲剧人物的事实。
他们没有能够主宰好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的个性中太多矛盾和弊端,很不幸,他们没有能力克服它们,而是被它们推着随波逐流,一生动荡。作为子女,我们企图按照传统的观念去崇拜他们、爱戴他们,像对待一个坚强的、值得钦佩的父母一样待他们,可他们总是让我们失望。我们的观念被现实颠覆。
这种感觉会严重干扰到我们心灵的成长,我们会痛苦,会在父母导演的人生悲剧中无所适从,惊慌失措,会扭曲我们的心态,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于生命、婚姻、情感的看法。
这样的父母,再不值得让我们崇拜,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和辛酸,每个人都有自己回避不了的东西,都有自己无法抗拒的命运。不要轻视他们,也不要失望,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父母的问题,那说明,我们比他们明智、聪明,我们将不会重复他们走过的道路。
不要让他们成为我们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而是要成为我们生命中明确的里程碑,看着他们,看着他们的弱点和悲剧的一生,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错误的,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导致一个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其实都是自己的个性,和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外界只是一个诱因。我们要尽量懂得用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平和的角度去看待父辈的生活,这对他们不重要,但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我们的心理发展很重要。
3、如何消除父母对自己的伤害
有一种父母之爱,太沉重。所谓的爱,是他们自以为的爱,他们把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愿望放到了孩子的身上,强迫孩子走一条被设计好的道路。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打着都是为了我们好的旗号,行使自己的肆虐的权利。这是爱的悲剧,明明受到了伤害,却无法责怪他们。
有时候,有些父母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履行父母应有的责任,没有提供一个尽可能优良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而是让我们承载了太多他们的负面情绪,太多他们对于生活的不满和夫妻之间的矛盾,他们把我们当作工具,去反击和抵御对方。
父母的这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暴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发泄和转嫁,是一种隐性的欺凌弱小。他们不能让不在意的人心疼自己,就只好让那些在意自己的人感应自己的痛苦。他们会夸大自己的感受,经常说,我为了你如何如何,你却让我失望如何如何,一定要调动出孩子在道德、良心上的不安和愧疚才罢休。这是一种病态人格的表现。
世界上没有圣人。我们可以仇恨他们,尖锐反抗他们的暴力,在我们能够独立的时候唾弃和抛弃他们,即使我们的行为够不上胸怀宽广,无私坦荡,但是也许从尊重个体的选择上并不值得谴责。只是,恨一个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一个曾在我们的生命中密不可分,永远无法剔除的人,这会导致我们基于道德之上的一种巨大的撕裂的痛苦,感情让我们向左,理智让我们向右,如果我们没有爱过,我们也不会恨;如果我们选择去恨,我们又无法忘记那些爱。所以,这种烦恼归根结底就是感情和理智的争斗,身为个体的人对另一个人道德上的藐视遭遇了子女对长辈应该具有的敬仰的撕扯。这是割裂的痛苦,不能归于一个统一的认识的痛苦。
这世间确实有不配为人父母的人,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曾经在过往的岁月中的一些不如意,一些处在孩子的位置不可接受的事情,所以耿耿于怀到今天。很多人都曾经遭遇过,之所以现在能够看淡看开,不是因为父母变化了,而是因为我们有能力理解和稀释过去的伤害了。
不要恨,否则我们也会痛苦。唯一的解脱就是等自己独立以后,可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不再受他们的约束。如果我们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曾经的不愉快,这个心结打不开,我们可能永远跨不上爱的另一重境界——原谅和宽恕。
前一篇:关于成长,关于心灵!
后一篇:和爱情有关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