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摄影怎样表现手和脚

(2007-09-06 23:49:29)
标签:

休闲生活

人物摄影

表现

手和脚

    人物摄影中,出现在画面上的手和脚,必然成为人物姿势的组成部分。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姿势是否自然。拍摄时应认真考虑,适当安排。



1.手的表现方法



    手的表现,通常从画面线形结构着眼,有以下一些要求和表现方法:



(1)要避免呆板:不要让被摄对象两手下垂,左右对称,否则,就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手的姿势,应力求形式多样:可以拿着与拍摄内容相关的

各种物体,例如树身,栏、假山、自行车、汽车、桌、椅、拐杖等。但最好将两手安排一高一低,并注意手指曲直的变化,避免整齐和僵化。



(2)要有一定侧度:表现手时,为了使姿势自然,以略带侧度为好。切忌将手心或手背正对镜头,因为这不但会使手的影像比例扩大,而且看起来比较别扭。



(3)注意画面均衡:半身人物摄影,手在画面上出现时,必须考虑到安排的位置,力求起到对画面补空和使主体稳住重心的作用。例如,半身向前

俯冲的姿势,主体势必产生失重感,若将手安排在胸部前下方,就能对主体起支撑作用,从而使画面均衡。



(4)掩盖局部不美:拍摄侧面人物,如果遇到面部肋骨较高或下巴不美的情况,可将手按排在腮骨或下巴的前面,组成适当的姿势,就可掩盖掉被

摄对象不美的部位。



2.脚的表现方法



    脚的表现,切忌采用对等形式(两脚八字形),以免呆板,通常可用以下方式表现:



(1)“丁”字式:全身人物的侧身姿势,两脚位置应有前后,前脚的脚尖可朝向镜头,后脚略成横形,与前脚构成“丁”字形,比较自然。



(2)高低式:两脚一高一低,即一脚放平着地,另一只脚踏在台阶或某些矮物体上。



(3)弯直式:即一条腿立直,将脚放平,另一条腿与脚略呈弯度。采用这种姿势,身体要有物倚靠,才能做到一只脚着地放平,另一只脚形成一定

的弯度。坐的姿势,也能构成弯直式。



(4)交叉式:人物坐在凳子上,右脚放向左边,左脚放向右边,构成两脚前后交叉式样,但两脚要缩进些,不要向镜头过于伸展:同时,要用焦距

略长些的镜头拍摄,以免脚在画面上成像过大而产生变形。人物摄影怎样运用室内自然光运用室内自然光进行人物摄影,主要是利用窗户照人的天光照

明。由于房间里窗户多少和大小不同,以及人物离窗户的远近差异,光线明暗差别较大,因此,拍摄时,要根据窗户的具体情况,选择拍摄位置,并处

理好光线。



1.三壁有窗户:三面墙壁有窗户的房间,可利用无窗户的一面墙壁作为背景,选择光线较亮的一扇窗户作为主光源,人物可安排在离此窗户近些的

地方。与背景相对的窗户可用作副光源。与主光相对的窗户光可用作环境装饰光。这样,就能取得理想的配光效果。



2.二壁有窗户:二面墙壁有窗户的房间,有两种情兑:一种情况是二扇窗户伴于相邻的二壁处,可选择光线较亮的一扇窗户作为主光源,光线较暗

的一扇窗户作为副光源,人物则安排在离主光窗户近些的地方,以保证一定的亮度,在与主光窗户相对的一边可加用一块反光板,调节人物的照明光比;另一种情况是相对二面墙壁有窗户,可利用较合适的一面无窗户墙壁作为背景,选择较亮的一扇窗户作为主光源,另一较暗的窗户光作为装饰光,人物位置可靠主光窗户近些。如果装饰光太亮,也可适当加以遮挡。拍摄正面人像,也可在人物前面加用一块反光板,用作副光。



3.一壁有窗户:仅一面墙壁有窗户的房间,可利用该窗户为主光源,并另用两块反光板,分别用作副光和装饰光,其中一块放在人物脸部对面,另

一块则放在人物后侧,并向后脑反射,以便获得理想的侧光效果。如果人物的姿势系面向窗口,则表现为顺光效果,可不必加用反光板。如果要采用侧

逆光配光,则可利用窗户边墙壁作背景,同时参照侧光配光那样,加用反光板,调节脸部的照明光比。



    另外,利用室内自然光,也可拍摄高调和低调人物照。拍摄高调人物照时,可选择较大的门口或窗户,并蒙以白纸或白床单作为背景,以便获得足

够亮度,使影调明朗。拍摄低调人物照时,则可将主光窗户用作逆光或侧逆光,并选择深色背景,以便起到压低调子的照明作用。



    运用室内自然光拍摄人物,须注意照明光比。一般地说,人物脸部光比宜保持在1:3~1:4之间,可通过调节人物与窗户的距离,副光窗户遮

纱及运用反光板等方法,调整光比。其次,要避免直射阳光照射人物,以免反差过大。如果无法避免,可用磨砂纸或描图纸挡住窗户,使直射阳光变成散射光线,以便取得既明亮而又柔和的光线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