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法是其一大特点,在长期的练习拳架与推手实践中,运用缠丝劲可化僵劲为柔劲,柔中寓刚,由松柔螺旋之巧,可练出缠绵、混厚、惊弹、冷脆之劲来。此劲洗去了僵、拙、局部之力,生于松静之中,静极而动;其震弹之效果,迅雷不及掩耳,如雷轰顶一般。所以说:“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太极拳缠法也”。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之艺,打人于不知之中。其身法上的弧线运动——缠丝劲法,即:“先定,后动”之法;以及用法上的掤、掳、挤、按、采、捩、肘、靠之法和左顾右盼、中定步法,以及沾粘连随、不丢不顶之劲,起决定性作用。“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出都是手”,这就是太极拳的“绝招”。因此“守中”能守得住,“用中”能用得上,“静若处女,动如脱兔”。平日走架为知己功夫,推手为知彼功夫。当我处处走弧线,引彼刚猛之劲时,对方已在我控制之中了,所以起手能够引彼之劲,使其落空。一但交手,边引边进,“守住正中定横中”,敌之弱点既暴露在我面前,得实即发。
太极拳的“招式”也有不少,如:懒扎衣、单鞭、六封四闭等等,一式之中变化多端,“招招有劲,劲劲成招”,所以太极拳打得并非一着一式,打得是“劲”。太极拳之“劲”以“掤劲”为主,尚有掳劲、挤劲、按劲、采劲、捩劲、肘劲、靠劲。细分还有提、拿、搓、撅、倦、正、滚、侧、错、磨、弹、定、断、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折、冷等等。“劲”和“力”的含义有所不同,只有懂劲后才能真正明白。劲与力对比:前者是圆而力整,后者方而涩;前者集中、聚拢,而后者力点分散;前者速,而后者迟。太极拳的这种“劲”是在意识的指导下,心意一动,四肢百骸皆动;心意一静,全身无不从之。功夫深者,外形不见其动,瞬间即来,瞬间消失。“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如火烫身一般冷翠。
前一篇:太极拳的高架与低架
后一篇:谈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动作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