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杨立华老师学义利之辩

(2011-06-03 06:29:27)
标签:

杂谈

【义与利1】儒家的可爱之处就是不矫情,不是虚伪的道德至上者,根本不避讳对富贵的追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富贵本身不是可耻的,儒家强调的是过日子的态度更重要,什么日子都可以幸福。“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义与利2】儒家也不是不强调利,但儒家追求的是“大利”:“利者,义之和也。”能够把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安排的圆满平衡,就是大利。比如金钱和道义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比如事业和心灵上:“内圣外王”,既有外在的功业,又有内在的道德境界。此为大利也。

 

【义与利3】循义的回报叫“得”。义者宜也,得者德也,“得”就是得到自己应得的回报。贪图“更多”的回报是狭义的利。义,是知止的,是有原则的;而利,是不知止的,是被欲望支配的,没有底限的。义和利冲突的时候,儒家强调义的优先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义与利4】“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支配利的是欲望,如果不加节制,每个人都想多赚一点,今天你卖毒奶粉,明天我卖毒馒头,看似自己赚便宜了,实则最后大家都吃亏了。管理欲望是成人基础:“君子物物,小人物于物”。物物的人享受已经得到的东西,物于物的人永远困在追逐“更多”的路上,好傻。

 

【义与利5】每个人一生中大概会遇到2-3次义和利绝对不兼容的时刻,这就属于老天考验一个人“大关节”的时候,这样关节下选择决定了人一生的格局。你若弃义逐利,一生不过是个经济动物而已;若舍利取义,内在境界的提升是百倍千倍于日常小事的锤炼。“吕端大事不糊涂”,不是什么时候都要算经济账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