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王国》读书笔记
(2014-07-09 10:18:03)
标签:
斯坦纳华德福读书笔记 |
分类: 育儿育己8-振翅集 |
20140709
开始读《人类的健康成长》电子版打印稿。
前几日,《童年的王国》电子版已经读完,没有读书版的,想等以后复习时再读书版的。然而,如果不把《童年的王国》读书笔记写下来,就没有再写的可能了。今日补写。
因为是电子版的,容易复制,所以复制出我最认可的部分,并附上我的感受。
“人类对身体知识的研究高度发展。经由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我们对人类肉体的知识已非常的先进,但如果谈到对人类灵魂(soul)的知识,则是完全一片未开的僵局,每一次与灵魂有关的事件都只有一个名词,完全不知真象。就连思考、感觉、意愿这些事件,今日的心理学也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只是使用这些名词,「思考、感觉、意愿」,却完全不知道这些事件的发生与灵魂的关系何在,今日所谓的心理学家对思考、感觉、意愿可以说是完全一知半解。”
——这段话太让我惊叹!他的高度太高了。
“举例而言,没有人知道,对灵魂而言,意愿是新生的、年轻的,而思考则是古久的、老成的;事实上,在灵魂内,思考是老化的意愿,意愿是年轻的思考。所以,灵魂之内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老有少地在人类的灵体内同时存在着。就连一位幼童的灵魂内都有着老成的思考与年轻的意愿同时共存着。这是实实在在的真象。”
——哇,你读得懂这句话吗?有意思。
“今日我们不敢说我们对人类有何了解。我们自然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改进。没错,但是如果你完全不了解人类,你要如何去改进呢?所以,这些长久以来有最佳动机的教育改革理念都是在缺乏对人类了解的知识下完成的。”
——如果在不了解人类的本质的情况下去做教育,是多么没有方向感;遇到问题是多么无助。也许你挣扎了半天,想了各种办法,却是走在教育的歧途上。
“在这个短期的课程内,我只能讲到身体、灵魂及灵性的最重要观点,以做为教学及教育的指导方针。不过,有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努力去学习如何整体的去观察人类。......今日一般的教育原则是如何订立的?人们观察儿童,然后告诉你,小孩是这样是那样,一定要学那些东西……等等。然后大家就想要用什么最好的方法去教孩子,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这个,学会那个!但事实上呢?孩子还是孩子,至少十二岁以前他不会变成成人,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我们一定要想「儿童总有一天会成年」,你要站在生命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来看,不能在做儿童教育时就只考虑儿童期,你必定要以他的整个人,整个人生来判断你该做什么。”
——高级!
“在换牙之前,你可以很明显的见到儿童生前或前世的习气,也就是他在灵界时的习气。儿童的身体此时的动作就好象灵魂一样,因为在人七岁以前,人的灵体在肉体内还十分活跃。......那些大家所谓的「乖孩子」,一般而言,他们的身体对他们的灵体而言是过重了,灵体无法支撑肉体。这种孩子通常很安静,不叫也不乱跑,安静的坐着,不吵闹。这表示灵体在肉体内不活跃,因为他们的肉体有很大的排斥力。一般而言,所谓的「乖孩子」都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有排斥灵体的情形。”
——有趣。由此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乖、有的孩子闹这些现象了。
“在地球上,人类观察身体内部的能力并不强;只有自然科学家及医生做这一类的观察研究,他们知道人类肉体内的各项细节。......在我们降生地球之前,我们对外在的世界可以说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大部分的兴趣都在于我们内在的灵性生命,而在死后与投生之前这段时间,我们更是完全的集中心力于内在的灵性生命。我们根据过去生的经验累积了「业」,而今生我们的依据他们的内在灵性生命继续成长。这种兴趣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人间的特质的,完全不同于一般人认为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或追根究柢、好问的心。在我们投生地球之前,我们的本性没有这种渴望知识,好奇心或热切求知想了解外界生命的;我们完全不知道有这种心念,这也是为什么很小孩子只有一点点的求知欲。而我们在此时所体验的是与所在之处共为一体,在投生前我们可以说是与外在的世界完全融为一体。我们的内在生命就是全世界,没有内在、外在这种分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外在的世界没有好奇心,因为它已经完全包容于我们之内。我们没有好奇,完全包容它,而且认为这一切就是自自然然,本来如此的。”
——怪不得特别小的孩子没有一点求知欲呢。或许,有求知欲,是这一生的任务。
“所以在生命中的前七年,儿童就以这样的灵界心态学习走路、讲话与思考。如果你想要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去学一个单字,你将会发现你反而完全将他想学那个字的心愿引开了。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用求知欲或好奇心引诱儿童,那你恰巧是反其道而行,引开了他本有的意愿。你能用好奇心引诱他,你必须想象自己与儿童融为一体,用你那内在的本性去体会儿童所喜爱的一切,在你做一个姿势时要让儿童感受到那就好象是他自己的手所能做到的一模一样。也可以说你得让自己成为他的身体所延伸出来的一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越让孩子学习,他们越是不学习。记得儿子上学前,有一个周末我想让他画画,他就是不画。于是我自己画。这样的事发生过好多次。现在想来,我一定当了好几回“他的手”。
“而在换牙时,这种情形就完全改观了。你要去注意儿童现在会开始问问题了。「那是什么?」「星星有眼睛吗?」「星星为什么在天上?」「婆婆,你的鼻子为什么是弯的?」儿童现在开始问各种问题,并且对周遭事物产生好奇心。你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去注意到换牙时儿童渐渐升起的好奇心及注意力。你要准备好去配合他所新升起的这些特质。你要让儿童的内在本性来决定你要教他什么;我的意思是说,你一定要以最敏锐的心去注意儿童在换牙时所升起的这些特质。”
——想起儿子9岁时因为自由吟诵古诗而开始喜欢作曲。我就找老师教他作曲、弹琴。关注孩子音乐这件事,我好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做,断断续续地。直到发现他对音乐作曲的好奇心,才开始教音节什么的。
“而当儿童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将再需要「灵性之乳」(Spiritual
——是啊。好难!我想我的自然笔记、观察植物,或许能算一点点他所需要的“灵性之乳”吧!
“对儿童而言,玩具最好是能给他们机会尽量发挥想象力的玩具。这会让儿童发展表达象征力的能力,儿童的玩具最好没有一般人所谓「漂亮的」,已经完成的玩具。像我前面所讲那种有真头发的娃娃只是表面漂亮,事实上可以说是很丑,因为那完全没有艺术气息可言。
——赞同!年轻的母亲们,必须警惕商家趁她们不懂这个教育的本质而赚了她们的钱。
“以鱼(fish)这个字为例。你先让儿童画鱼。请他们发这个字的第一个字母的音F,你就可以逐渐的由鱼的图勾勒出F这个字母。(见图)
因此,若你的创造力丰富,每一个子音你都可以找到适用的图形。这些都可用一种涂-画或画-涂的方法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当然比时下一般的方法麻烦。因为在小孩画完后你得清理。但这是必需的、唯一的方法。”
——对于中国文字,可以从象形文字入手来教孩子。在我们自己没有挖掘出自己的创造力之前,从网上能找到象形文字。
“当你以了解人类本质的知识为基础来教学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我希望告诉你们这些细节,虽然你也许会认为我是无中生有;然而这些绝对不是无中生有,我希望你们能了解它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可以照样去做。这些原则会让你了解,让你见到,由了解人类本质的真知所衍生的一切才能真正的融入孩子的身心。”
——这段话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那些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在学生毕业之后,很快就被学生遗忘了。
“在你讲到儿童周遭的一切事物时,不论是植物、动物或石头,你都要讲起来好象它们会互相交谈、互相动作,就像人类一样,它们也会讲话,也会互相爱或互相恨。你要有创造性地将人类智能学的理念融入其中,在谈到动物或植物时就像谈到人类一样。但你并不是要刻意地,理论性地把它们讲成有魂有魄,你只要很自然地以儿童能了解的方式对待它们,让儿童在未能区分自我与周遭环境以前也能了解你在讲些什么,因为,在此时儿童那里有理由去认为石头没有灵魂而狗却有灵魂呢?我们大人会马上分别出来狗会动而石头不会动,但是儿童并不会将「会动」这个特性与「有灵魂」相连在一起。”
——在《科瓦奇讲植物》里,科瓦奇就是如此做的。作为成年人来读这本书,感觉真舒服。这说明,我的灵魂在接受这些信息。
“如果你在儿童这段年纪时,塞给他们一大堆智识性的教材(如果你不将要教他们的东西先「转化」一下,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则孩子将来就会有血管及循环系统的疾病。
我们必须一再地重复这一点,你一定要随时注意到,儿童是肉体、灵魂及灵性合一的一个整体。”
——对教育本质的无知,将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表面上我们在爱孩子,实际上,我们在害孩子。
“这就是歌德(Goethe)在孩提时学钢琴的方法。老师教他如何用第一指,第二指……等来弹钢琴,他不喜欢这种教法,他那炫学派的老师与他的想法自然不和。歌德的父亲是炫学派的学究之一,自然会选择炫学派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而这些老师也都很不错,但是这种老师与小歌德的想法不合,因为太过于抽象了!所以小歌德就自己发明了一种方法,给每一个手指一个名字,比如食指就叫做「杜德铃」(就是指东指西的小家伙的意思)。”
——想起儿子在5岁半时学视唱练耳时,在练习单音时,他不喜欢我按一个音他说一个音。于是,我就把一个音说成是他的一个玩具——红色的奥特曼,另一个音叫成紫色的奥特曼。儿子很喜欢这个练音的方式。这不正是我把抽象的东西变成了具体的东西了呢!
“也许你会说,如果你得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如此笨拙,那你根本不该做老师。在这一点上,人类智能学的观点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你得对自己说,因为业果因缘的带领,让我成为这群孩子的老师,虽然我的表现是有些笨拙;而将来,将来见到我表现已不再笨拙的那群孩子,也是「业」的因缘让我成为他们的老师(在谈论到人类在地球上重复投生所造因缘与命运的关系时,史丹勒博士沿用了东方的古字「业」∕Karma,见史丹勒博士的《神智学》Theosophy第2章)。因此,教学、教育家一定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一生,因为,教育事实上并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孩子。”
——如果这辈子是做老师,那是有缘分的。
“如果你向孩子们讲这样子的故事,他们一定会注意听,因为他们就是爱听这一类的事情,但你一定要在他们心情适合听的时候讲,如此,他们听了之后才会有一个想要溶入这个故事的感受,而将这个故事溶入他们的灵魂。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而这一点完全决定于老师自己感觉是否能够维持教室内的秩序。
......你在讲完故事后便可以向小孩们讲这一类的事情,但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会引出另一个问题,最后还会发现问题。你的任务就是在全课程中,将教室置于一种毫无疑问的权威之下,(这一点,我们还有许多没讲的),如果你毫无权威性,当你回答一个孩子问题时,另外一个孩子可能会开始恶作剧,如果你转向这个恶作剧的孩子,责罚他,那你就输了!你一定要有一种天赋,那就是假装没有见到所发生的恶作剧,这一点对较小的孩子们尤其需要。”
——呵呵,当个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滴。
“如果你没办法维持教室秩序,如果你没有这种绝对的权威性(我等一下会讲如何做到这一点),那结果就会如我说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的讲,孩子们就会一直紧张,不能放松,而这时,只要老师转变主题令他们放松了。这迟早要发生,否则孩子们最后会变得紧张、神经兮兮,那你会见到这里一个小孩跳起来玩,那里一个小孩子跳起来唱歌,第三个也许起来跳音语舞,第四个会打隔壁的同学,另一个跑出了教室,所以搞得迷迷糊糊,再也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拉回来听下一个刺激的故事了!”
——可见,节奏是多么重要。看云老师也一再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有节奏性。有节奏的课堂才是健康的课堂。如果学生一直兴奋,或一直昏昏欲睡,问题一定出在教师身上。
“要找到适当的气氛,来讲这些充满图形影像的故事,你一定要了解孩子们的特质(temperament)。这也是为什么根据儿童气质来对待儿童,在教学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会发现,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同种特质的孩子们坐在一起,于是你马上就可以全面地看到那一群是易怒型(choleric),那一群是忧郁型(melancholic),那一群是乐观型(sanguine),这也会给你一个很有利的地位以了解全班的学生。”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气质,还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十二中气质的。网上能搜到。
“在这样短的讲座里,我们只能读到这些大原则,但用这些方法我们便能在真实的生命中演绎出数字,唯有数字是由真实生命中导出之后,你才该试着让一个数字跟着另一个来介绍算个数。而且儿童应该要动态的参与这件事。在你讲现在把数字按次序念出来1、2、3、4、5、6、7、8、9等等之间,你应该以韵律为始;假设我们说是从1算到2,那就是1、2;1、2;1、2;让孩子们踏步在2上。然后再踏3,一样是有韵律的;1、2、3;1、2、3。以这种方式,我们将韵律带入3数字系列中,于是我们也同时照顾了儿童,那种全面性去了解一件事情的能力。”
——关于教数学,在《让孩子与数学真实相遇》这本书里,讲得更详细。淘宝上有卖的。繁体字哟!
“当你这样用你的手指和脚趾算到20时,会反映到头部。头部只是旁观一切发生的事情,头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反映身体各种行为工作的器官。身体想,身体算,头只是一个旁观者。
讲到头,我们可以讲一个很明显的比喻。如果你有一辆车,有个司机,你很舒服的坐在里面,什么也不做。一切都是前面驾车的司机在努力开车,你坐在后面被带着各处逛,头也是这样,一点力气也不花,只是坐在你的身体之顶端,静静的以旁观者的身份被带到各处。所有灵性的生命活动都是由身体去完成的。”
——好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头部这个器官的作用。
“数学是由身体算的,思考亦是由身体去做的,连感受都是由身体去体会的。珠算器材乃是因错误的认为,计算是由头脑去做而产生的工具。加减于是经由珠算器材教给了儿童,也就是说,孩子的头被迫工作,然后再把工作转给身体去做。因为真正能算能认的是身体,身体才是能算的这项事完全没被考虑进去,但这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让小孩用手指、脚趾去算是对的,因为这种方式,全在唤醒或训练儿童的各种技巧天份上是非常有效的。能让人们在各方面都有技能是最好的一件事。”
——要调动身体去学习,而不仅仅是头。从感受出发,再到思维。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啊。
“在过去,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我们现代这种一个珠子接一个珠子或一个豆子接一个豆子的计算观念。在过去的日子里,(一)单位是最大的,每一个(二)乃是其中的一半,如此继续,所以你经由看实际的东西而了解计数的本质。你应该用这些可以实际用到的东西帮助儿童发展他的思考,要尽量避免那些抽象的概念。”
——这与道家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异曲同工。
“这些教法让你能将生命与活力带到你的教学中。绝对不会再有空谈的气氛,你也会看到孩子的非常需要的一项特质出现在你的教学中,那就是:幽默,并不是那种儿戏式的幽默而是健康的幽默。”
——健康的幽默!
“在男孩子身上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声音变了,因为星芒体已经进入声带之内,在女孩子身上你可以看到其它器官的发展,例如胸部等等,也是因为星芒体已经完全进入身体,星芒体是从各方面慢慢的与身体合而为一的。
它进入的方向乃是遵循我们肉体的神经纤维。星芒体由外沿着神经纤维进入肉体。它乃是由体外开始渐渐填满全身,由皮肤,然后渐渐进入体内整合,在整合前乃是一团松松的云状体,围绕在孩子身上。然后它会渐渐与所有的器官紧紧相合,讲得明白一点,可以说它乃是像以一种化学的方式与肉体,生命体的官能组织化为一体。
但是在这时有个奇特的现象,当星芒体由肉体外进入体内,它沿着神经,各处的神经最后是在脊髓会合。
在其上是头部。它也慢慢的强迫进入头部的神经,沿着神经向体中部的器官,向脊髓,一点一点地进入头部,渐渐的进入而后填满整个头部。”
——人智学里的基本概念:肉体、生命体、星芒体、自我意识体。
“在最初不要任何理论,完全体验性的尽量让他们习惯于唱一些歌:就是简单的唱一些歌,但一定要好好唱!然后你就可以用简单的歌让孩子渐渐学到旋律,韵律和拍子等等。但首先你一定要让孩子习惯于唱一些歌,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也能弹奏或吹奏一些乐器。除非环境不许可,否则适合人类的学校的孩子一进学校就会学一些乐器:如我们说的,只要环境许可,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一种乐器,孩子若愈早能感受到他们内在的音乐生命流入所学乐器的意义何在是愈好的,因为学乐器的目的在此,则像钢琴,这种记忆性乐器对孩子而言便是最糟糕的乐器。应该要选择其它的乐器,如果可能的话选择吹奏乐器。在此时你得要极好的艺术熏习,还得要有极好的权威性。如果可能,你应该选一个风奏乐器,如此孩子能学到最多也会因此渐渐了解音乐。我得承认,当孩子刚开始学吹奏时也许会令人头毛直竖,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孩子生命中,这整体气息的运作,本是关闭固守于神经纤维上,现在能够因此被引导伸展,实在是很美妙的一件事。吹奏时会感觉整个人的官能都膨胀了。本来在体内官能的运作现在被带到了外在的世界,在孩子学小提琴时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当弹奏及呼吸时,内在的音乐被直接带引出来,孩子便感受到内在的音乐是如何的经由琴弓传入琴弦。”
——每一个能说话唱歌的人,都是一个乐器。
“讲到物理现象亦然,由生命开始讲是很重要的原则,你不要用今日大家用的物理教科书开始教,而是,比如说,就点燃一根火柴,让孩子观察它是如何开始烧的;你一定要让他们注意到所有的细节,火焰是什么样子,其外缘、内部,还有当你吹熄火焰时,会留下一个黑点或黑头在火柴棒上;当你表演完毕,再开始解释火是怎么由火柴上生出来的。火是由暖—温度之生起而产生的等等。如此你便可以将一切事件都与生命相连在一块。”
——这些例子都遵守了从感受出发再到抽象思维的教育原则。
(注:电子版有错字、排版错误,可与书对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