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2011-08-11 14:37:57)
标签:

读书

情感

随笔/感悟

杂谈

分类: 享受人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20110810

读傅雷先生1954年写的这部分家书,我发现,傅雷(夫妇)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他在评价诗词、绘画、音乐、歌剧、做人等方面都对我有益。

评诗词:

“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至于《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雍容气派,更是千古奇笔。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再从总的方面看,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如太真对道士说的一番话)。还有白居易写动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气概。……最后还有一点妙处: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其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细腻与纤巧大不同)!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罗曼蒂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范。”

“周伯伯谈到朗读诗歌,说有人看了原文念,那是念不好的。一定要背,感情才浑成。我觉得这话很有见地。诗歌朗诵尚且如此,何况弹琴、拉琴!凡是空口背而念的,比看着原作念的,精神更一贯,情绪更丰富。”

“寄书一包,《元朝散曲选》二册、《古诗源选读》二册、《唐五代宋词》二册、《世说新语选》一册。你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人间词话》,青年人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谈做人:

“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必要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的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

“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失得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效果反而好,精神上平日也可减少负担,上台也不致紧张。……看看古教堂、古建筑,或是到郊外散散步。多接近大自然,精神即会松动。”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决不至于大惊小怪。……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你的比赛问题固然是负重,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成绩。这种修养趁现在做起来还来得及,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放松,保管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情都有弊无利。……这个心理卫生的功夫对你比练琴更重要,因为练琴的成绩以心理的状态为基础,为主要条件!……要紧的是实地做去,而且也要跟自己斗争;斗争的方式当然不是紧张 ,而是冲淡,而是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顺利!”

“S.说你平日的工作太多。工作时也太兴奋。她自己练琴很冷静,你的练琴,从头至尾都跟上台弹一样。她说这太伤精神,太动感情,对健康大有损害。我觉得这话很对。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习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跑得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慢慢的学会控制。这也是人生修养的一个大项目。”

“你不用急,不但你有信心,老师也有信心,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存了‘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那样无挂无碍的心,包你没有问题的。第一,饮食寒暖要极小心,一点儿差池不得。比赛以前,连小伤风都不让它有,那就行了。……做最坏的打算,抱最高的希望。”

“为了艺术的修养,在感情上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些有名的演奏家、演奏能手也犯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评画:

“一百多件近作,虽然色调浓黑,但是浑厚深沉得很,而且好些作品远看很细致,近看则笔头仍很粗。这种技术才是上品。”

“有两张油画,两张国画。国画仍是野狐禅,徒有其貌,毫无精神,一味取巧,骗人眼目;画的黄山峭壁,千千万万的线条,不过二三寸长的,也是败笔,而且是琐琐碎碎连接起来的,毫无生命可言。艺术品是用无数‘有生命力’的部分,构成一个一个有生命的总体。……一个人弄艺术,非真实、忠诚不可。”

“落选的油画《洛神》,和以前画佛像、观音等等是一类东西。面部既没有庄严沉静的表情(《观音》),也没有出尘绝俗的世外之态(《洛神》),而色彩又是既不强烈鲜明,也不深沉含蓄。显得作者的思想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烟雾,作者的情绪只是混混沌沌的一片无名的东西。……佛教画不是不可画,而是要先有强烈、真诚的佛教感情,有佛教人生观与宇宙观;或者是自己有一套人生观宇宙观,觉得佛教美术的构图与色彩恰好表达出自己的观念情绪,借用人家的外形,这当然可以。……自己没有强烈的感情,如何叫看的人被你的作品引起强烈的感情?自己胸中的境界倘若不美,人家看了你的作品怎么会觉得美?你自以为追求富丽,结果画面上根本没有富丽,只有俗气乡气;岂不说明你的情绪就是俗气乡气?唯其如此,你虽犯了形式主义的毛病,连形式主义的效果也丝毫产生不出来。……神话题材并非不能画,但第一,跟现在的环境距离太远;第二,跟现在的年龄与学习阶段也距离太远。没有认清现实而先钻到神话中去,等于少年人醇酒的自我麻醉,对前途很危险的。学西洋画的人第一步要训练技巧,要多看外国作品,其次要把外国作品忘得干干净净——这是很艰苦的工作——同时在追求自己的民族精神与自己的个性。”

 

评唱歌和歌剧:

“一个女高音在唱《纺棉纱》,一个在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感情都比国人唱得丰富,多变化,而且细腻。”

“……苏联歌剧,林伯伯在京看了二出,第二出叫做《暴风雨》。他自称不够音乐感,居然打瞌睡。回到团里,才知道有人比他更不具备音乐感,竟然睡了一大觉,连一共几幕都没知道!林分析这歌剧引不起兴趣的原因,是主角配角都没有了不起的声音。他感叹世界上给人听不厌的声音实在太少。”

 

评音乐作品:

“……借给我们听。第一个印象是太火爆,不够弗兰克味。音量太大,而旋律应付得太粗糙。第三章不够神秘味儿;第四章小提琴转弯处显然出了角,不圆润,连我都听得很清楚。钢琴也有一个地方,tone(声音、音质)的变化与上面不调和。……与狄博与柯尔托一比,更显出这两人的修养与了解。有许多句子结尾很轻很短,但有一种特别的气韵,我认为这便是弗兰克的‘隐忍’与‘舍弃’精神的表现。”

 

评音乐会:

“……三人之中,还是唱的比较好,但音质不够漂亮,有些‘空’,唱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没有那种柔婉妩媚的气息。唱《卡门》中的《斗牛士歌》,还算不差,但火气不够,野性不够。唱的《跳蚤之歌》,倒很幽默,但钢琴伴奏呆得很,没有幽默诙谐的味道。呆的人当然无往而不呆。唱的那位是本年度‘布拉格之春’的一等奖,由此可见,国际上唱歌真好的也少,这样的人也可得一等奖,人才也就寥落可怜得很了!”

 

评翻译:

“最近某某译了一篇罗曼·罗兰写的童年回忆,拿来要我校阅,从头至尾花了大半日功夫,把五千字的译文用红笔画出问题,又花了三小时和他当面说明。他原来文字修养很好,但译的经验太少,根本体会不到原作的风格、节奏。原文中的短句子,和一个一个的形容词,都译成长句,拼在一起,那就走了样,失了原文的神韵。而且用字不恰当的地方,几乎每行都有。毛病就是他功夫用的不够;没吃尽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