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铃兰花
铃兰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64
  • 关注人气:1,2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读书笔记

(2011-08-02 08:41:31)
标签:

反思

教育孩子

情感

感悟

读书

育儿

分类: 享受人生

 《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读书笔记

20110801

我觉得,这本书再一次告诫我,教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自身人格完善的过程。在我带领儿子探索了很多领域之后的今天,这本书及时地告诉我,人格培养是最根本的。它说:“在众多不确定的培养目标中,培养孩子的人格特质,如,诚实、毅力、应变力、乐观和同情心,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有价值的事情。”

虽然,以前我也注意到培养孩子的人格特质,但由于自身的人格缺陷,很多方面是我不能理解和操作到的。这本书是最及时地警示了我。

书中谈到犹太人有三个基本原则,我很喜欢。那就是:

中庸原则(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庆祝(接受上天的礼物、时刻感恩);

祝圣(把家当作圣殿、餐桌当作圣坛)。

以下是归纳后的读书笔记,是我喜欢和警示我的文字。

接纳之道。认识和接纳子女的特质。爱孩子本身。

敬重之道。只有教会孩子尊重你,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指导,听从你的劝告;你在责备孩子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随意指责,否则就会失去他们合作的意愿;语气和言辞是交织在一起的,如果你每天都跟他一起使用有礼貌的措辞,感谢和尊重的感觉会从他们的行动中油然而生。

人格之道。父母需要培养坚强的孩子。为人父母需要经历多年的情感煎熬,这些辛苦同时也包含了子女成长的不易,经历风浪乃是上天的安排。如果我们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他们将成为勇敢者中的一员。父母过度保护孩子,根源在于自己内心的恐惧。孩子应当长出承受情绪低落的能力,父母也一样。

感恩之道。做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质“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习得的。

劳动之道。孩子既需要技能和行善事的素质,也需要善意和承担责任的意志。通过做家务照料自己并帮助家人,便是他们最初的善行。家务活并非课外活动,而是人生的基础课程。通过让孩子做家务,让他们领会这些琐事很可能就是伴随他们最久的财富,有助于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以及慈爱的父母。给孩子安排家务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的进程。

饮食之道。犹太教认为,食物可以成为神性和家庭结合的强有力的载体。我们还有机会将它加以转化并进一步提升,那就是用心准备、并精心安排。方便食品有可能吃起来很简单,但却会妨碍你一家人把餐桌变成圣堂的努力。如果电视机还开着、如果在餐桌前争吵或冷战,那么这顿饭就吃得没有人情味。16世纪犹太律法集《坐席集》指出,当孩子紧张或难过时,不应该让他进食。给家人做饭是一种表达关爱的实实在在的方式。

自律之道。儿童并不会就懂得以文明的方式来为人处世。正常的儿童并非“好的”儿童。任何孩子都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使坏。家长们所面对的挑战,就是教导孩子控制自己恶的冲动的能量,并将它转化成为优点。而这更意味着接纳自己子女的气质,尊重子女的局限并增强他的力量。当你成为家长时,你的性格缺陷就会报应到你身上,并反映在子女的行为上。

亲子教育的简易而高效的公式为:

1/3关爱+1/3律法+1/3袖手旁观

也就是说,在跟子女相处时,左手要推开他,走自己的路;右手则将他牵引回来。就家长的情感而言,这是相当为难的,必须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规范自己,这也说明了良好的人格特质培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时间之道。每周休息日的神秘力量在于更加珍惜家中的时光;安息日当天要禁止的,是所有改变物质世界的行为;人在感受到生存的焦虑时,一种有效压制这种感觉的简单方法,就是保持忙碌。也就是说,我们怕的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怕拥有反省的时间。

有一种特别诡异的力量正在困扰、折磨着许多家庭,那就是家庭作业。怎样对付作业呢?例如,五年级的作业量应控制在一个小时内。超过这个上限,就要跟1老师谈谈、2跟校长谈谈、3转学、4重新考虑自己养育子女的目标是什么。(——呵呵,儿子二年级的时候,我直接就跳到了转学这一步,并一直在考虑培养儿子的目标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