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兽性到人性的张艺谋

(2010-09-28 10:11:47)
标签:

张艺谋

《红高粱》

兽性

山楂树之恋

娱乐

分类: 影视之语

从兽性到人性的张艺谋

——看《红高粱》与《山楂树》的审美轨迹

 

(——为了方便,《山楂树之恋》文中一概简称《山楂树》。)

 

题目中的关键词,与“兽性”相对的,本身想写“神性”,无意之中写成了“人性”。其实,人性也对,不光是人性介于神性与兽性之间,更重要的是,神不过就是人的影子,却往往被错误的认为人是神的影子。我们本不该贬人而造神,而应该高扬人的旗帜;而且,既要扫去兽的凶相,同时也要褪去神的灵光。

 

说得远了。不过也是题目中关键词的解释罢了。题目中另一个关键词张导,他是搞艺术的。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独出心裁。在人们心态平和时,艺术要带给人们波澜;在人们心态浮躁时,艺术要带给人们宁静。这恐怕就是艺术打动人的一个窍门吧。如果完全成了时代的留声机甚或传声筒,艺术就成了新闻报道。所以,艺术妙在若即若离、相反相成,而不是等同于现实。艺术的成功也就在此。

 

这种成功当然也是从《红高粱》到《山楂树》的共同特色之一。人们在《红高粱》里见到“野合”,这在那个麻风故事里是正常的,但在观众心眼里却是疯狂的;人们在《山楂树》里见到的“童贞”,这在那个时代环境里也是正常的,但在观众心目中却是古板的。这种剧情与审美的错位,恰好让艺术与生活产生距离,也就是与时代产生距离,让作品与现实有了熟悉的陌生那种恰当的分野。

 

当然,二者这样简单的比较也还不完全妥当。这里所作的这种比较还只是为了要区别于其他论者的不当之论。比如,具体说这两部电影的不同,《红高粱》描写的是婚后故事,那种野合是不幸婚姻的注定结局;《山楂树》表现的是恋爱过程,那种童贞是美好憧憬的神圣领地:这就不单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也不单是时代背景问题,而且是生活逻辑也在艺术中发挥着内在作用。

 

换言之,《红高粱》中的兽性,其实是苦难人生的反抗形式;《山楂树》中的人性,则是美好情感的强化升华。爱一个人,就要对一个人的未来负责。这应该是古往今来不会失效的爱情准则。用这观点来衡量,两个作品中实际上都贯穿了这一精神。这一点,恐怕是有的粗心观众可能忽略、但却是观赏中应该强调的。特别要强调的是,不同时代的两部作品,外在的看,似乎是从兽性到人性;但就其内在来说,都闪耀着人性的光华。

 

如火如荼的《红高粱》,如泣如诉的《山楂树》,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故事背景,同一个张艺谋,同样的感人效应,应该说都表现着人性美、讴歌着天地真情。当然,这是我的一得之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嫦娥奔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