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白色污染,维护绿色校园”——新道德主题班会展评之二

标签:
白色污染塑料袋学生绿色校园班会 |
分类: 教育随笔 |
“杜绝白色污染,维护绿色校园”
本周三上午第二节,是第二节主题班会课,是2012级13班张梅老师执教的“杜绝白色污染,维护绿色校园”。
一、课堂再现:
1、引出课题:PPT展示泰山美景照片;国庆节过后,泰山景区垃圾乱扔的照片;引出班会主题——《杜绝白色污染,维护绿色校园》
2、提出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学生讨论)
3、展示(一男生)回答,主持补充,PPT展示什么是“白色污染”。
4、调查展示:身边的白色污染(安排课前搜集),一女生展示课前调查、拍摄的照片:校门外小吃摊、校门外草坪、东侧农贸市场、田地……
5、调查展示:家庭使用塑料方便袋调查。每个家庭一天10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面积平均10平方分米,10个塑料袋厚度1毫米,泰城约200万个家庭。试计算泰城一年(365天)实用的方便袋数量、面积,泰城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泰山高度1524米,试计算每年使用塑料方便袋覆盖泰城高度。(学生课前已得调查数据,一女生展示)
6、小组讨论: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
7、学生展示:多个同学回答、补充,主持肯定。
8、总结、讲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教师):
视觉污染、焚烧危害(微视频:塑料袋焚烧实验)、填埋危害、危机动物生命等,
9、小组研讨:主持指出,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怎样防止白色污染?
10、学生展示,教师补充说明:
分类回收、使用可降解塑料、立法管理、环保宣传、行动起来
11、PPT展示:他山之石。韩国、爱尔兰、新加坡、日本的经验。
12、防止白色污染,我们在行动:展示学校、班级采取的措施。
13、维护绿色校园,广纳贤言:(小组讨论、展示)
限塑、垃圾分类、制定奖惩制度、环保志愿者活动。
14、教师引导:倡议家庭拿起“菜篮子、布袋子”、倡议学生拿起“杯子”,减少矿泉水的饮用。
15、环保公益广告设计展示(三个女生)
16、短剧表演:白色污染的花果山(两位男生表演)
17、教师总结、作业:
18、共同承诺:(齐颂)(课堂结束)
二、值得学习推广的地方:
1、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得到很好地体现。本节班会课也采取了一男一女两位学生主持,学生主持贯穿班会始终。学生课下自主活动、课上小组合作、争相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本节班会的素材准备,多是学生自身、家庭、班级、学校。选取个人家庭塑料袋的使用调查、班级、学校外小吃摊、小吃摊周边环境、学校附近农贸市场,还有泰山环境等。这些都是学生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场景。现象更加具体,教育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3、注重调查,用数据说话。本节课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大量的调查,从个人家庭、到学校班级,使用塑料袋的调查统计数据详实,这些数据具有说服力。一个个惊人的数字,使每位参与者触目惊心,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4、班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和听课者乐在其中。本节课活动形式多样,有照片、有视频、有动画、有知识PPT,有小组合作、有精彩展示、有积极补充。更出彩的是课前制作了塑料焚烧的微视频,还有公益广告设计和花果山白色污染小品的排演。使每位参与课堂者看得、听得津津有味,润物无声地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需要提高的地方
1、教师和主持的转化、衔接要自然。既然班会交给了学生来主持,那么教师发言就应该由学生主持来把握。课下教师和主持商量好,最好由主持选择教师讲话时机。
2、本次班会采取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很好。希望这些调查数据在客观的基础上,再科学、再详实些。
3、还需要让学生打开思维,集大家智慧,丰富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如限塑方法,塑料袋要减少使用的同时,塑料袋还可以多次使用、循环使用。如家庭垃圾产生,可用使用过的塑料袋进行分类,再投放到相应的小区垃圾桶中。班级产生的垃圾,也可以选择带到班级,将班级产生的垃圾分类装入其中,可大大降低校园垃圾的丢撒,并方便转运。
从听课过程来看,这节课的教育效果一定非常高。学生受益匪浅,听课的我们也受益匪浅。
下一步就是“知行统一”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学生道德认知问题不大,从心底也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但是“行动”任重道远,期待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家庭都行动起来,共同建设、包围我们美好的校园、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