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iddle/4a4a93cfta699e915926f&690
刚刚看了B+侦探。一直很喜欢彭氏的作品。B+的整体风格延续前部,依旧的诡异和充满杀气啊。但感觉B+没C+好,也许是对彭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是影片不够好,是我们太挑剔。
下面来说说影片本身。自己很喜欢看这种以心理或精神病症为动机而犯罪的影片,它比宗教类动机更加让人难以释怀。尤其是这种从小就开始积累的精神上的魔障。正所谓心魔猛于虎,但这种虎恰恰是从最纯洁的孩童时代积攒的,想想都不免让人心寒。影片结尾时不断重复着那句,“为什么不在我出生时就杀了我,为什么?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真有点儿担心这句话会带给年龄小并且恰有如此雷同生活经历的孩子们负面影响。但其实,我想导演的真正意图是在表达,叫喊的不是孩子,而是罪恶本身。任何的罪恶都是从看似很小的错误演化的,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它还尚未成型的时候就将它掐死在摇篮里,被杀的应该是罪恶,而绝不是鲜活的生命!生命是应该被用来珍惜的,是要用爱来悉心培育的。切不可怠慢了小小的罪恶,等它成了气候,那样就无法收拾了。影片最后陈探用手盖住了孩子的眼睛,我想这印证了我的想法。
当中国人也开始渐渐重视起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健康时,这说明了这类问题真的是已经很严重了。生活中,我相信,像影片中有这样严重的心理及精神问题的人很少。但电影是源于生活的。再延伸一些,我们应该反思现代教育问题存在的弊端。当报纸上每每刊登着中国某某地区的神童又考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分的同时,有谁关心过这个神童的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发育是否也一样正常?一个孩子,他或她的童年应该是美好的纯洁的,同样,为一个孩子创造纯洁简单的童年,是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们社会人必尽的责任。不要使如影片中的悲剧再上演了。美好的童年,才是一切的开始。从这点上讲,B+实属上乘之作,它探究了人类最脆弱的精神层面。
再来一些轻松的题外话吧。我是很喜欢看推理类的影片的。其实喜欢看侦探片的人,不管多笨的多聪明的,在观影时都喜欢收起下巴,微皱着眉,当自己也是其中的侦探呢,还会习惯地暗暗记下某一场景里面少为人注意的细节,并且大胆预测谁是凶犯。
其实喜欢看侦探片的都是笨人。聪明的也许不屑这些翻来覆去地桥段。而且,聪明的大都喜欢在回味电影时,淡淡地以一句不过如此定性了影片。
其实不如就当导演是神,既然已经决定看了,就忘记一切,把一切交给导演,自己就像嘛也没看过的小孩子一样去欣赏影片。那样效果会更加好。
比较悲伤的是风泽死了,那一刻让人很纠结;那一刻,觉得生命真的是很短暂的东西,半点不由人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