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
最近在研究古闪族文化(Sumeria),典型比如巴比伦和孟斐斯。提到这个就不能不扯到著名的《Necronomicon》一书,阿拉伯文原名《Al
Azif》。这本来是个拟声词,阿拉伯语里指一种夜间出现的虫鸣,阿拉伯国家把这叫做魔鬼的呼唤。后来翻译成希腊文版时第一次被叫做“Necronomicon”,即死灵术。
关于本书作者,根据美国20年代作家、现代哥特神秘小说之父Howard Philip Lovecraft的说法,是一个叫做Abdul Alhazred的阿拉伯法师。HPL氏的说法应该有一定可信度,因为此人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巫术商店附近长大,曾经大量阅读古代手稿。况且HPL氏关于古闪族宗教的描述与神秘学著名人士、诗人Aleister Crowley基本完全相符。
按照HPL的说法,Necronomicon一书的成书年代是公元730年,成书地点大马士革。Abdul Alhazred曾经仔细考察过巴比伦和孟斐斯遗迹,并且深入传说里魔鬼聚集的crimson沙漠长期居住。Abdul归来后声称在沙漠中发现比现存人类文明还要古老的文明遗迹,包括几座无人之城和对一位叫做Cthulhu的邪神的崇拜。之后他写成Necronomicon一书,并且自称是Cthulhu的信徒。然而不久后的某天他在众目睽睽下被一个看不见形体的怪物吞噬,从此生死不明。
而根据Necronomicon一书(英译版、德译版)的作者自序,他是个不知具体姓名的阿拉伯法师,在序和跋里一再声明此书记载的法术极为危险,并且以一个叫做Abdul的法师为例讲述了滥用法术的可怕后果(他提到的Abdul也是被无形怪物吞噬掉的,只是巧合?)。
由于古闪族宗教是一个与如今各个宗教皆有联系又不大相同的特异体系。
古闪族宗教认为世界上的神分成两部分。一是太古神,这些都是邪神,以毁灭人类为目标,典型代表是KUTULU和PAZUZU等。第二便是中古神,分别是太阳、月亮、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中古神曾经和人类结下誓言,要保护人类、压制太古神。
极有特色的一点是:闪族神话里的主神不像大多数文明的神话一样是太阳或者木星,而是最有阴性特征也最渺小的月亮。金星的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的赫拉,与希腊神话不同的是,金星和月亮的地位几乎是完全对等的,可以说是同一位神的阴性面和阳性面(古闪族神话里很多地方都像这样把同一件事物区分阴阳,很类似中国的太极图)。月神叫做NANNA,是男性(比较奇怪吧);金星叫做INANNA,是女性。而最显赫的太阳只是INANNA之子,在神系里扮演的是不太强大却很善妒的中立神。(Necronomicon里提到制作护身符的过程往往要避开阳光,因为太阳妒忌其他神尤其是MARDUK的力量,他的光抢走护身符的力量。)
除了以上特色以外,古闪族文化还有许多如今散布在各个文明中的东西,看起来似乎古闪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今世界文化的始祖。
以及:如今我们说的“Abyss”一词其实起源于古闪族语,最初叫做ABSU。类似的词似乎还能找到一些。
关于曾经的古闪族在哪里,考证的结果是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巴比伦某种程度上就是古代闪族的产物,BABYLON这个名字也是源自古闪族语的。后来不知什么缘故,这个民族像玛亚一样消失无踪。
其他的不说了。本来就是无聊乱写,条理太乱,后面的继续随口乱讲会更乱套。
对古闪族文化有兴趣的可以找以下资料来读一读:
《Necronomicon》(这本书的电子版还不算太难找,不过只有德文版可看)
《Call of Cthulhu--Related Texts--The Necronomicon》(这是后来一群Lovecraft研究者们对HPL氏所有小说进行研究考据后又参考了Necronomicon希腊语原稿之后编著的,里面除了Necronomicon一书全译外还带有很多考据文章以及古闪族语基本讲解。英文版,个人粗略对比之后认为Necronomicon原文部分和德文版基本完全一致。)
关于本书作者,根据美国20年代作家、现代哥特神秘小说之父Howard Philip Lovecraft的说法,是一个叫做Abdul Alhazred的阿拉伯法师。HPL氏的说法应该有一定可信度,因为此人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巫术商店附近长大,曾经大量阅读古代手稿。况且HPL氏关于古闪族宗教的描述与神秘学著名人士、诗人Aleister Crowley基本完全相符。
按照HPL的说法,Necronomicon一书的成书年代是公元730年,成书地点大马士革。Abdul Alhazred曾经仔细考察过巴比伦和孟斐斯遗迹,并且深入传说里魔鬼聚集的crimson沙漠长期居住。Abdul归来后声称在沙漠中发现比现存人类文明还要古老的文明遗迹,包括几座无人之城和对一位叫做Cthulhu的邪神的崇拜。之后他写成Necronomicon一书,并且自称是Cthulhu的信徒。然而不久后的某天他在众目睽睽下被一个看不见形体的怪物吞噬,从此生死不明。
而根据Necronomicon一书(英译版、德译版)的作者自序,他是个不知具体姓名的阿拉伯法师,在序和跋里一再声明此书记载的法术极为危险,并且以一个叫做Abdul的法师为例讲述了滥用法术的可怕后果(他提到的Abdul也是被无形怪物吞噬掉的,只是巧合?)。
由于古闪族宗教是一个与如今各个宗教皆有联系又不大相同的特异体系。
古闪族宗教认为世界上的神分成两部分。一是太古神,这些都是邪神,以毁灭人类为目标,典型代表是KUTULU和PAZUZU等。第二便是中古神,分别是太阳、月亮、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中古神曾经和人类结下誓言,要保护人类、压制太古神。
极有特色的一点是:闪族神话里的主神不像大多数文明的神话一样是太阳或者木星,而是最有阴性特征也最渺小的月亮。金星的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的赫拉,与希腊神话不同的是,金星和月亮的地位几乎是完全对等的,可以说是同一位神的阴性面和阳性面(古闪族神话里很多地方都像这样把同一件事物区分阴阳,很类似中国的太极图)。月神叫做NANNA,是男性(比较奇怪吧);金星叫做INANNA,是女性。而最显赫的太阳只是INANNA之子,在神系里扮演的是不太强大却很善妒的中立神。(Necronomicon里提到制作护身符的过程往往要避开阳光,因为太阳妒忌其他神尤其是MARDUK的力量,他的光抢走护身符的力量。)
除了以上特色以外,古闪族文化还有许多如今散布在各个文明中的东西,看起来似乎古闪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今世界文化的始祖。
以及:如今我们说的“Abyss”一词其实起源于古闪族语,最初叫做ABSU。类似的词似乎还能找到一些。
关于曾经的古闪族在哪里,考证的结果是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巴比伦某种程度上就是古代闪族的产物,BABYLON这个名字也是源自古闪族语的。后来不知什么缘故,这个民族像玛亚一样消失无踪。
其他的不说了。本来就是无聊乱写,条理太乱,后面的继续随口乱讲会更乱套。
对古闪族文化有兴趣的可以找以下资料来读一读:
《Necronomicon》(这本书的电子版还不算太难找,不过只有德文版可看)
《Call of Cthulhu--Related Texts--The Necronomicon》(这是后来一群Lovecraft研究者们对HPL氏所有小说进行研究考据后又参考了Necronomicon希腊语原稿之后编著的,里面除了Necronomicon一书全译外还带有很多考据文章以及古闪族语基本讲解。英文版,个人粗略对比之后认为Necronomicon原文部分和德文版基本完全一致。)
闪族的全名是“闪米特人”(Semites),亦称“塞姆人”(Semu)。这个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1的后裔。
据陈永岭教授主编的《民族词典》称:一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迎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跳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 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胖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比亚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亚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有圣经-旧约 中的故事为小插曲: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原是闪族的一支。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公元前2000多年,从阿拉伯半岛南部迁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定居,和美索尔人共同创造了两河流域文化。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国王汉漠拉比强迫被征服民族信仰他的部落神“马尔都克”,不服从者受惩罚,或当奴隶。希伯来人不愿放弃他们的信仰,遂在亚伯兰的领导下,离开吾耳城,来到了迎南的南部定居下来,开始向沙南人学习种田。公元前2000年,有一个来自海上民族叫非利士丁的人侵人迎南,改迎南为巴勒斯坦。有一天亚伯兰说:耶和华显灵,命他改名亚伯拉罕(意为万灵之父),因而不再叫亚伯兰了、亚伯拉罕向人们宣传说“万能的神主”耶和华已和我们定下了圣约,凡希伯来的男婴儿,生下第八天都必须受割礼。在这样的情况下,亚伯拉罕创传了在当时还较模糊的一神信仰,崇奉耶和华为唯一神。所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谓亚伯拉罕是造物主派到人间传播一神教的一位使者受到崇敬。尽管三教对亚伯拉罕的故事述说不尽相同,但总的脉胳是一致的。据说亚伯拉罕活了175岁,死后葬于迎南的希伯伦的家族墓地麦比拉山洞里。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生了一对双生,以扫为兄,雅哥为弟。雅哥生12子(就是后来以色列十二支部落)。因雅哥与神摔教取胜,故雅哥改名为以色列(其意是与神掉过教的人),因此,犹太人又称以色列人。雅哥为以色列领袖,据记载公元前1730年,因迎南发生了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好多人被饿死,雅哥遂率族人 逃慌到埃及尼罗河定居。
据陈永岭教授主编的《民族词典》称:一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迎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跳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 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胖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比亚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亚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有圣经-旧约 中的故事为小插曲: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原是闪族的一支。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公元前2000多年,从阿拉伯半岛南部迁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定居,和美索尔人共同创造了两河流域文化。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国王汉漠拉比强迫被征服民族信仰他的部落神“马尔都克”,不服从者受惩罚,或当奴隶。希伯来人不愿放弃他们的信仰,遂在亚伯兰的领导下,离开吾耳城,来到了迎南的南部定居下来,开始向沙南人学习种田。公元前2000年,有一个来自海上民族叫非利士丁的人侵人迎南,改迎南为巴勒斯坦。有一天亚伯兰说:耶和华显灵,命他改名亚伯拉罕(意为万灵之父),因而不再叫亚伯兰了、亚伯拉罕向人们宣传说“万能的神主”耶和华已和我们定下了圣约,凡希伯来的男婴儿,生下第八天都必须受割礼。在这样的情况下,亚伯拉罕创传了在当时还较模糊的一神信仰,崇奉耶和华为唯一神。所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谓亚伯拉罕是造物主派到人间传播一神教的一位使者受到崇敬。尽管三教对亚伯拉罕的故事述说不尽相同,但总的脉胳是一致的。据说亚伯拉罕活了175岁,死后葬于迎南的希伯伦的家族墓地麦比拉山洞里。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生了一对双生,以扫为兄,雅哥为弟。雅哥生12子(就是后来以色列十二支部落)。因雅哥与神摔教取胜,故雅哥改名为以色列(其意是与神掉过教的人),因此,犹太人又称以色列人。雅哥为以色列领袖,据记载公元前1730年,因迎南发生了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好多人被饿死,雅哥遂率族人 逃慌到埃及尼罗河定居。
前一篇:地狱图片
后一篇:super-stars写真展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