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较识字10例

(2011-06-09 20:30:4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比较识字10

——识字教学150例之二

 

[案例]

11:“目”与“日”

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

12:“她”与“他”

学习“她”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学生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左边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容易分清,不会混淆。

13:“入”与“人”

学习“入”字时,由于前面学过“八、人”字,学生便会主动与“八、人”进行比较,学生编了这样一句儿歌,很形象:“撇在捺上压是个‘人’,大人的人;捺在撇上压是个‘入’,出入的入;撇捺分开就是‘八’,八个的八。”还可以用手势把这三个字分别演出来,这样很轻松地分清了“入、八、人”的形和义。

14:“未”和“末”

“未”和“末”这两个字所有的笔画都一样,区别只在于两横的长短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学生感兴趣,印象也很深。

15:“休”与“体”

“休”与“体”容易相混,教师说:“一个人倚在木头旁休息,请注意休息的休右边是个木。”

16:“啄”与“染”

“染”字很多学生易加点,教师便强调“染房里不卖药丸子”。“啄”字学生经常少写一点,教师便告诉学生“啄木鸟在吃树上的害虫呢!这一点是它捉的小虫,可不能掉啊!”这样学生能够牢固地记住易错的字。

17:辨、辩、辫、瓣

“辨、辩、辫、瓣”这几个字除了“瓣”字读音特殊外,其他几个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学生很易混淆。教师便从这几个字的字义与字形的关系上来帮助识记。“辩” 中间是言,肯定与说话有关。“辫”中间是“纟”,很像我们编的辫子,因此这是辫子的辫。“辨”中间是“忄”,是让大家分辨清楚。

18:“足”和“走”

教“足”和“走”二字时,让一个学生侧过身、甩起双手,作向前走状。让学生观察,他们马上会将此动作同“足”字联系起来。“口”像人头,“一”是前甩的一只手。“1”是身子,“人”是两条腿。足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和“走”比较像。足一走路就会沾上土,所以“走”上面是“土”。

19:已、己、巳

“已、己、巳”,教师把它们编成顺口溜,“堵巳不己,半堵是个已”。

20“辛”和“幸”

“辛”、“幸”字形相近,字义不同。学生写错用错者仍不在少数。

教师认真琢磨,发现这两个字有特点,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短辛苦,长幸福。”待学生读熟后,教师提问:“前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先是默然,继而踊跃:“只要人们肯辛苦劳动,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靠辛勤劳动换来。”教师又在“辛”、“幸”上面分别标出“、”和“十”。学生沉思片刻后恍然大悟,异口同声答道:“‘辛’字上面是一点,就叫‘辛苦一点’。‘幸’字上面是个‘十’字,就叫‘幸福十分’。”激动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又问:“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学生茅塞已开,有的说人们付出短时间辛苦,可以得到长时间幸福;也有的列举生活中事例说明有辛苦才有幸福。教师在学生理解之后用彩笔标画出这两个字的倒数第二笔。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短辛苦’就是‘辛’字第六笔的横短。‘长幸福’就是‘幸’字第六笔的横长。”

 

[点击] 比较识字把相近或相关的汉字放在一起认,进行区别,找出不同的地方,加强记忆。比较识字是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措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要求学生会认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汉字,在这些常用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也有许多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这就使“比较”在识字教学中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比较的方法,把握比较的时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二〉的第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黄牛”,在学习生字“黄”时,老师问:“谁有最好的方法记住这个‘黄’字呢?”一个学生答道:“共字中间一个由”。老师说:“说得真不错,那么你们在写这个‘黄’字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把上面的部分写成‘艹’,大家记住了吗?”同学们齐声答道:“记住了。”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不要把“黄”的头部写成“艹”,但是课后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写错了,原因在哪里?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比较的时机,使学生对“艹”和“廿”产生了混淆,通过反思,认为比较应放在学生对生字的字形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后再进行,否则,会造成物极必反。

那么,是不是在学习生字时,这种与错字比较的方法就不能用呢?其实并不是这样。如学过“诉”后,再学“听”、学过“扁”再学“尾”,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写出“口斥 ”、尾的头部就写成了“户”,这样的错字来。等到学生对错字有了一定印象时,再来比较订正,就得花费很多时间了。

一、换偏旁比较法

像一年级教材中的“桃”、“跳;“江”、“红”;“砍”、“次”等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在汉字中有很多,换偏旁比较便成了最好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往”时,就会与“住”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字形之间的异同,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多了。在做练习时,可以设计用“加偏旁、组字、再组词。”这样的练习进行比较。

二、分析字义比较法

在比较“漂”与“飘”时,一个学生说:“这两个字好区别,‘漂’是三点水旁,有水东西才能漂浮起来,‘飘’与风有关系,没有风,东西怎么能飘荡呢?”说得多好哇。

三、记生字忆熟字法

学了“无”回忆“天”;学了“灭”回忆“火”;学了“卜”回忆“下”;学了“后”回忆“右”等,像这样的生字与熟字进行比较,学生提到熟字时,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多加指导,千万不能走过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字理识字10例
后一篇:习题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