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蕴佳章
王
樵 夫
克什克腾旗素有“草原明珠”之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青山绿水蕴佳章。此地多出诗人、作家,享誉区内外的著名作家张长弓,王兰,马达,皆生于此。阅读邢爱学先生的诗作,这种感觉再一次涌上心头。
邢爱学先生曾经是克什克腾旗信用联社理事长,多年担任领导职务,但是为人谦和、低调、平易近人。尤其是近些年来,他在执政克什克腾旗信用联社期间,励精图治,带领全社一班人马,把联社业务做得风起水起,联社职工工资收入在全市处于领先行列,颇受职工们的拥戴。退休二线后,他整理在工作期间写下的诗作,旨在总结自己清贫、平凡、执著而又波澜不惊的人生旅途,我深为他孜孜以求的痴迷精神所感动。
邢爱学先生出生于克什克腾旗新井乡,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年少家贫,兄弟姐妹五人,自幼吃土豆窝瓜充饥,穿白羊皮袄御寒,寒冬腊月,也是黄皮胶鞋补丁裤,风里来雪里往。放学路上捡牛粪,冬天放寒假了,一天也要上两趟山,孱弱的肩膀扛起全家人的烧火用柴,一冬下来,手上磨起厚厚的老茧,换来院子里高高耸起了柴火垛。幼时的苦难经历,锤炼出邢爱学先生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优良品质,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5年,邢爱学先生学校毕业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组织决定品学兼优的他去教学,而他却毅然返回家乡,当上了生产队长,农林牧副,样样都管。白天组织大会战抓科学种田,晚上闲暇排练节目奔走邻村搞义演,把群众冷暖常记心头。二年半的时间,粮食产量翻一番,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而今,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他,二线后不是享清福,而是拾捡起他曾经痴爱的诗词事业,他把工作期间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感悟,写成诗词。不为留名、不为出版,只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梳理留传给子孙。整理一个诗词集子,做个人生纪念,正其时也。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亦即表明文章要反映当时的时世,诗歌则应当歌咏所遇见的事物。邢爱学先生的诗词采用口语化语言叙事,潜心构思,内容富有哲理,真实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把见闻、感受植入到诗词之中,文风朴实,读来倍感亲切,每一首每一阕都凝聚着他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情结。如《初春》:“蓝天碧水淡不分,草原乍绿飘白云。雨润垂柳风景秀,风动梨花锦绣春。”又如《晓读》:“清云淡水暮色浓,柳垂絮飞五月飞。床前书声动夜雨,玫瑰笑在万花丛。”像这样的意境优美、自然清新的好诗还有不少。反映老来乐观豁达心态的诗如《五十四岁感怀》:“少年虽读书,每恨受拘管。中年颇自励,已叹岁月短。今将进老域,易忘昏花眼。学乃无止境,此志终末满。吾欣逢盛世,伏枥向前赶。回首峥嵘岁,日省必三反。晚霞金光耀,山河红尽染。今朝再重任,补牢犹末晚。吾生不余力,不负日荏苒。”充满激情的诗句,带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
诗也好,词也罢,都离不开情、景二字,情是主导方面。邢爱学的诗词或歌咏家乡山水,大青山,达里湖,阿斯哈图石林等景点,皆是邢爱学先生诗词歌咏的对象;或缅怀逝去的峥嵘岁月,父母兄妹,都会引发作者抚今追昔的情思。展卷而读,诗情画意洋溢其中。邢爱学先生写父亲,写母亲,他在《母祭日感怀》一文中写到:“生死离别堪忧伤,日思夜念终难忘。犹记当年决别日,怎不叫人痛断肠。慈母音容难忘记,昨夜梦里又还乡。”情真意切的诗句,勾起读者强烈的思母情绪。
一首诗是一首歌、一个情结,无数的歌、无数的情结便构成生命不息的长河。让我们读到邢爱学先生这本薄薄的诗集,能够在这里倾听作者心灵流出的声音,共同感受他人生岁月里跌宕起伏的生命激情。
邢爱学先生创作的诗词算不上宏篇巨著,但正是这一股股涓涓泉水汇成大江大河。我们真诚地祝愿邢爱学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真可谓:“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是为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