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话:《大辽残照》

(2015-04-18 18:54:47)
标签:

情感

契丹

女真

书话

历史文学

分类: 大辽残照

书话:《大辽残照》

 

        王国元

                                                   

        因为属于“消失的草原帝国——契丹兴衰史”丛书之一,自然从契丹序列论了,所以叫“大辽残照”;否则,从女真序列论,或者也可叫“大金朝阳”之类的。这是一部描述大辽帝国衰亡、女真民族崛起的历史小说。

       内蒙古文化 2009年10月版,王樵夫著。

       作为历史的后院,我国东北地区的诸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十世纪初年,一个叫“契丹”的民族迅速登上历史舞台,两个世纪后,只用不足二十年的光景,另一个叫“女真”的民族,取代了契丹,开始担纲主唱起来。二十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行程中,实在短暂得很,但对于活动于期间的两大民族——一个在历史上活跃千年之久最后却草蛇灰线,几乎“不知所终”,一个从此绵延不断,并先后两次在历史舞台上担任主角——而言,你之尾我之头,也实在不可小觎。因了此,作者用了325千字,“力求清晰、真实、完整地再现小说中契丹帝国那段辉煌而悲痛的历史”。

       文字是短促的,情节是紧凑的,结构是严密的:这对于一个初次执笔弄长篇小说的作家来说,不容易。作者也自称“我确实投入了丰富的情感和艰苦的劳动”。当然,毕竟是处女作,给我的感觉,艺术上、思想上偶尔有用力不均之处。用力多的地方,妙笔生花,洋洋洒洒;用力少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有的人物形象不免单薄,个别情节逻辑性不免牵强。——也许作者别有寓意,而我没有读出来。优秀的长篇巨制,不是一次就读完的,也不是读一次就完的。

      虽说是“历史文学”,但毕竟属于文学范畴,而“文学是人学”。作者感叹道:“无数个灯光摇曳的夜晚,我仿佛听到了萧瑟瑟、萧观音等人凄婉的叹息,看到了天祚帝在面临亡国之际时无奈忧伤的目光”,据此看来,作者至少是意识到这点了的;至于作者挖掘人性的深度,或者说作品达到的艺术高度,这里暂且不论。

       我以为,无论从“历史”还是“历史文学”维度,如果将契丹之尾与女真之头,深刻地衔接起来,可否这样处理:契丹之尾何止是女真之头,同样是将来的女真之尾;女真之头又何止是契丹之尾,同样是过往的契丹之头。当然,历史不是简单的循环了,而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而人性就其本质而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内涵倒是基本一致的。

      作者在“代后记”里宣誓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写下去!”,五、六年过去,作者写得又怎样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