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 |
赤峰地区现存的寺庙不多,我所知道的也只寥寥可数的几座而已。这可能是因为有的寺庙在战争年代或文革时期被毁坏,幸存的不多,能让人记住的就更少了。前年参与编著《草原亲王府》一书,知道了喀喇沁地区有龙泉寺,座落于锦山镇西北三公里处的狮子崖下,起于莽苍之中,前临峻壁,后列峭崖,春夏花木幽香,秋冬则松云静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古木苍山路不穷,霜林飒沓响秋风。光临驻跸归营晚,坐看旌旗落日红。”康熙皇帝曾经游览此寺题诗并赠金鞍留念。我心向往之,思谋着有朝一日亲往探访了却心愿。
终于在今年七月的一天,我和朋友相约去龙泉寺。一路欢声笑语,朋友同行,且美景在即,能不乐乎?一路风弛电掣,不是因为十万火急,而是因为去龙泉寺的路只走了三分之一。
车停山下,举头仰望,但见诸峰星拱,林木莽苍。沿弯曲石径拾阶而上,路边花草繁茂,百卉竞芳;头顶绿树如盖,连枝缀叶;阳光从重重叠叠的绿叶间透射过来,仿佛流动着一股浓浓的绿,扑面而来,沾衣欲染。这浓浓的绿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暑热难耐,我念念不忘山中的绿荫。心静自然凉,心静就是绿荫。朋友去了一趟龙泉寺,话语里竟充满了玄机。
上山的曲径回环,石阶错落,草木掩映处,有一溪谷蜿蜒,河石铺陈,昭示着以前有小溪潺潺,叮咚有韵,好一处幽静的绝尘避世之所!“峰峦四面水涓涓,古寺深林翠接天。”“十里绿荫通曲径,一渠流水溯清泉。”从这些描写龙泉寺的古诗中,可以断定当年山中确实常年流水。我想,回溯百余年,一定会遇见下山提水的和尚。我们兴冲冲地欣赏着眼前美景,不知不觉间,但见山门巍然耸立眼前,“龙泉寺”三个大字赫然在目。
龙泉寺座南朝北,依山而建,前有山门,中有天王殿,东西各有配殿,后有三间歇山重檐式大殿,呈三进院落,落落大方,严谨对称,匠心独运。一入山门,有四棵古松笔直挺立,直入云端;天王殿前东侧,有两棵香柏,枝柯盘旋,树干苍劲,经春不融,历冬不凋;院子正中处,有一天然祼岩雕成的石狮子昂首西望,睛瞪牙龇,狰狞威猛。朋友的数码像机的电池没电了,看门的老头说放在石狮的眼窝处,下山时就有电了,我们半信半疑地照此做了。朋友清纯率真,缠着老头问这问那,老头端坐在殿前的木凳上,环抱双肩,抬头仰望蓝天自言自语:你看天上的白云,你说它象啥就象啥!一开始我嗔怪老头的所问非所答,但转念一想,老人常居于寺庙中,饮山中泉水,食秋菊落英,沐清风雾岚,伴松间明月,他是山中人,他的心已经不染一丝尘埃。
寺北侧有一口“龙泉井”,井口被厚厚的玻璃所遮盖。我俯身而视,只见井内有几个美女在轻舒广袖,翩翩起舞,不觉凛然一惊。大着胆子细看才发现是井亭上画的“飞天”映在井水中的倒影。龙泉井四季清澈,水质甘冽,旱年不竭,当地人饮龙泉井水以延福寿。相传龙泉井是白龙显圣的地方。
寺内有石碑记载,龙泉寺乃智然大师所建。智然大师乃安西咸宁人,少蕴天聪,宿怀藻鉴。幼年时即剔发染衣,朝参暮礼,未尝少怠。青年时坚守戒律,日食一餐,朝夕不懈,游历名山,寻师访道,在梁园孝严寺拜五峰大师为师,颇得器重,于是开堂讲法,士俗淄素咸服。延佑四年,智然游到此处,见古寺废驰,惟存基址,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与尘世隔绝,智然知宿缘已就,遂结草庵栖息,课诵之余,去除瓦砾,剪剔荆棘,不数年间,佛殿落成,金碧争辉,灿然夺目。智然功德名闻朝野,无疾而终后火葬时,祥光满室,瑞彩腾空,凝然不散。
历尽人生沧桑的人们来到山中庙宇,参透人生禅机,自然就会眼眸心境豁然开朗,万物皆空,什么荣辱尊卑,什么金钱富贵,风月情怀,任随天边浮云自去自留。我摩着石碑上的碑文,无限遐想。耳边松涛阵阵,似仙乐梵音。我想是弘扬佛法、品行高洁的智然大师竭尽一生的心血,成就了龙泉寺的香火鼎盛。
沿小路上行,至狮子崖下,有一个人工凿刻的石洞,里面供奉着菩萨像。狮子崖因像一只蹲伏的狮子而得名。高空中,有一只苍鹰在盘旋,突然它又朝着远处飞翔的同伴飞去,瞬间变成了一个黑点。苍鹰是天空中的王者,它在高空中盘旋,守护着它的领土不受侵犯,它从空中俯冲而下,任何来犯者都会惶然逃遁。当羽翼乍丰的雏鹰还没有学会飞翔之前,在巢穴口张望,老鹰便会将它驱出巢穴,雏鹰在即将坠落到地面的时候,它张开翅羽,开始了它生命中的第一次飞翔;鹰是少数能够预知死亡的动物之一,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它离开巢穴,飞到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它一次次直直地飞向高空,待到精疲力竭时,它就会收拢翅羽,一头扎在坚硬的岩石上,粉身碎骨 。老鹰死的是如此的惨烈和悲壮。在这一降一升之际,贯穿了老鹰的整个一生,也浓缩了它的整个一生。
在我的许多文章里,多次写到了老鹰,我和它总会相逢在山巔上,在远游的大道上,好象我的生命被它牵引着,我渴望象它一样在蓝天白云间自由地飞翔,我想象在远方一定有老鹰的天堂。老鹰凌空高飞,俯瞰天地,它感受到了飞翔的快感。我却从高飞的老鹰身上找到了我的终生信仰。
我站在山顶,锡泊河如一条洁白的哈达在远方流过。山风隐约传来一种穿透时空的钟声,这是当年龙泉寺香火鼎盛时的暮鼓晨钟吧!刚入山门时,我看见寺院里悬挂着一个古钟,它敲落了多少霜红的枫叶。崖壁上孑然挺立着一朵藕荷色的小花,在强硬的山风里,坚强地挺立着。同行的朋友走了过去,我们的心里豁然呈现另外的一种花开。
终于在今年七月的一天,我和朋友相约去龙泉寺。一路欢声笑语,朋友同行,且美景在即,能不乐乎?一路风弛电掣,不是因为十万火急,而是因为去龙泉寺的路只走了三分之一。
车停山下,举头仰望,但见诸峰星拱,林木莽苍。沿弯曲石径拾阶而上,路边花草繁茂,百卉竞芳;头顶绿树如盖,连枝缀叶;阳光从重重叠叠的绿叶间透射过来,仿佛流动着一股浓浓的绿,扑面而来,沾衣欲染。这浓浓的绿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暑热难耐,我念念不忘山中的绿荫。心静自然凉,心静就是绿荫。朋友去了一趟龙泉寺,话语里竟充满了玄机。
上山的曲径回环,石阶错落,草木掩映处,有一溪谷蜿蜒,河石铺陈,昭示着以前有小溪潺潺,叮咚有韵,好一处幽静的绝尘避世之所!“峰峦四面水涓涓,古寺深林翠接天。”“十里绿荫通曲径,一渠流水溯清泉。”从这些描写龙泉寺的古诗中,可以断定当年山中确实常年流水。我想,回溯百余年,一定会遇见下山提水的和尚。我们兴冲冲地欣赏着眼前美景,不知不觉间,但见山门巍然耸立眼前,“龙泉寺”三个大字赫然在目。
龙泉寺座南朝北,依山而建,前有山门,中有天王殿,东西各有配殿,后有三间歇山重檐式大殿,呈三进院落,落落大方,严谨对称,匠心独运。一入山门,有四棵古松笔直挺立,直入云端;天王殿前东侧,有两棵香柏,枝柯盘旋,树干苍劲,经春不融,历冬不凋;院子正中处,有一天然祼岩雕成的石狮子昂首西望,睛瞪牙龇,狰狞威猛。朋友的数码像机的电池没电了,看门的老头说放在石狮的眼窝处,下山时就有电了,我们半信半疑地照此做了。朋友清纯率真,缠着老头问这问那,老头端坐在殿前的木凳上,环抱双肩,抬头仰望蓝天自言自语:你看天上的白云,你说它象啥就象啥!一开始我嗔怪老头的所问非所答,但转念一想,老人常居于寺庙中,饮山中泉水,食秋菊落英,沐清风雾岚,伴松间明月,他是山中人,他的心已经不染一丝尘埃。
寺北侧有一口“龙泉井”,井口被厚厚的玻璃所遮盖。我俯身而视,只见井内有几个美女在轻舒广袖,翩翩起舞,不觉凛然一惊。大着胆子细看才发现是井亭上画的“飞天”映在井水中的倒影。龙泉井四季清澈,水质甘冽,旱年不竭,当地人饮龙泉井水以延福寿。相传龙泉井是白龙显圣的地方。
寺内有石碑记载,龙泉寺乃智然大师所建。智然大师乃安西咸宁人,少蕴天聪,宿怀藻鉴。幼年时即剔发染衣,朝参暮礼,未尝少怠。青年时坚守戒律,日食一餐,朝夕不懈,游历名山,寻师访道,在梁园孝严寺拜五峰大师为师,颇得器重,于是开堂讲法,士俗淄素咸服。延佑四年,智然游到此处,见古寺废驰,惟存基址,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与尘世隔绝,智然知宿缘已就,遂结草庵栖息,课诵之余,去除瓦砾,剪剔荆棘,不数年间,佛殿落成,金碧争辉,灿然夺目。智然功德名闻朝野,无疾而终后火葬时,祥光满室,瑞彩腾空,凝然不散。
历尽人生沧桑的人们来到山中庙宇,参透人生禅机,自然就会眼眸心境豁然开朗,万物皆空,什么荣辱尊卑,什么金钱富贵,风月情怀,任随天边浮云自去自留。我摩着石碑上的碑文,无限遐想。耳边松涛阵阵,似仙乐梵音。我想是弘扬佛法、品行高洁的智然大师竭尽一生的心血,成就了龙泉寺的香火鼎盛。
沿小路上行,至狮子崖下,有一个人工凿刻的石洞,里面供奉着菩萨像。狮子崖因像一只蹲伏的狮子而得名。高空中,有一只苍鹰在盘旋,突然它又朝着远处飞翔的同伴飞去,瞬间变成了一个黑点。苍鹰是天空中的王者,它在高空中盘旋,守护着它的领土不受侵犯,它从空中俯冲而下,任何来犯者都会惶然逃遁。当羽翼乍丰的雏鹰还没有学会飞翔之前,在巢穴口张望,老鹰便会将它驱出巢穴,雏鹰在即将坠落到地面的时候,它张开翅羽,开始了它生命中的第一次飞翔;鹰是少数能够预知死亡的动物之一,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它离开巢穴,飞到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它一次次直直地飞向高空,待到精疲力竭时,它就会收拢翅羽,一头扎在坚硬的岩石上,粉身碎骨 。老鹰死的是如此的惨烈和悲壮。在这一降一升之际,贯穿了老鹰的整个一生,也浓缩了它的整个一生。
在我的许多文章里,多次写到了老鹰,我和它总会相逢在山巔上,在远游的大道上,好象我的生命被它牵引着,我渴望象它一样在蓝天白云间自由地飞翔,我想象在远方一定有老鹰的天堂。老鹰凌空高飞,俯瞰天地,它感受到了飞翔的快感。我却从高飞的老鹰身上找到了我的终生信仰。
前一篇: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