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山,听起来颇有些壮观,实无山,一堆黄土而已。《扬州府志》记载:明永乐时,平江伯陈宣浚治运河,改道由城之东南,委土于侧,隆然成山。方圆五亩地的样子。山上有古树名木十余株,都是老干虬枝,古藤倒垂,每春夏时,浓荫深深,倒还幽静。周围有回廊供人漫步,有石栏让人远眺。但见墙外古运河道上白帆点点,运盐驳船往来如织。极目河东平原,旷野无际,大地莽莽苍苍,一片渺茫。举目江南,则山色青翠欲滴,金山,焦山,北固山,文峰佛塔,近在几案。康山东侧有观音堂,乃是宋元时期的古刹,晨钟暮鼓,激越梵音,以及与山腰松风交汇之声,亦能时时听到。康山草堂的名字很有些隐逸的意味。隐逸者,乃是明朝一位高官,翰林院编修康海,因而得名。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片东渔夫,陕西武功人,弘治15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杀后,他名列瑾党而免官。是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脍炙人口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即著名杂剧《中山狼》的故事,便出自康海笔下。康海落职之后,放游江南。于正德年间来扬州寓居。无官一身轻。索性放浪形骸,纵情声色,总比在官场上沉浮,要自在得多。

康海善弹琵琶,他常常与妓女同骑一条毛驴,让丫环怀抱琵琶跟随其后,傲然游行道中,招摇过市,对于行人世俗的目光和议论,他不屑一顾。康海的人生际遇与古代文人仕途失意的情形,何其相似!内心的忧郁苦闷,只有在自已的琵琶声中,在歌舞女色之中排遣了。史载康海在扬州时喜欢看戏,和戏子打得火热:聚女乐,置腰鼓三百副,饮宴宾客,一时称盛。后来,康山易主,天启至崇祯年间,大理寺卿姚思孝重新修葺康山,建筑宅院,至此,康山已蔚然成为一座名园。明代著名书法家,礼部尚书董其昌来游是园,题名康山草堂,刻成门楣石匾。此石刻因战乱迷失,不知去向。

康山草堂的名声很大,许多文人雅士慕名造访。来头最大的,乃是乾隆。乾隆南巡时,曾临幸康山草堂;嘉庆二年,钱泳偕友来游康山,作半日清谈;阮元于道光年间,买过康山的一处宅院。此时的康山,已渐趋荒凉,大半草堂,已成荒丘。如今康山草堂早已不复存在,即便是一堆黄土也已无迹可寻,但其原来所处的大致方位还是有的:由徐凝门街南端向东进入康山街,走到东首,便是大约的位子。康山草堂没有了,康山的名字还在扬州人的心中流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