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喜年--一位很有眼缘的财经记者,以后会继续关注

(2012-04-08 23:01:2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人

报社领导对他的股市报道很满意,和他开玩笑说:“你每篇报道出来都会害死一大批人。”

 

陶喜年,原来浙江一家都市报纸驻金华记者,挖掘新闻与采访突破能力都极强。2006年,他以对浙江东阳女富豪吴英的独家报道而暴得大名。他学经济出身,原来一直认为社会新闻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量,专业性不够,因此去年转会新创刊的《理财周报》,成为驻上海站记者。

去年7月,南方报业集团属

陶喜年当时专攻股市报道,采访了很多股市牛人。他的每篇报道,都会引来热情追读,被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转载之后更是点击率超高,都在前几位排列。

领导对他的股市报道很满意,和他开玩笑说:“你每篇报道出来都会害死一大批人。”

什么意思?一种是把股市高手的生存状态披露出来后会消解神话,另一种是这样的报道会激发大量读者对财富的向往,于是更加起劲地全身心投入到股市,结果最终被套牢。陶喜年说,去年的时候证券分析师都很受欢迎,到哪儿去都是座上宾,地位很高。相应的大背景是,很多人去年赚到了太多钱。

 

唯一没有采访到的杭州最牛散户,资产最多时在2007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275位,同正泰集团老总南存辉并驾齐驱

 

去年,陶喜年当面采访了很多股市牛人,写下了他们近乎传奇一般的“吸钱”故事。他的报道对象里,只有杭州最牛散户章建平没见过面,但他还是通过多种信息来源描摹了这个“江湖大佬”——

“这个人去年一年一个人成交量七百亿,光印花税就贡献了两个亿。从不接受采访,非常神秘。今年1月8日,光买中信证券的资金,他就投入了5.3亿元。在朋友的描述中,章不会开车,甚至连手机都没有,性格温和,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如果在路上碰到,没人会想到他是有10位数身家的人,更不会将他同‘股神’联系起来。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章建平将当时仅有的5万元资金投入股市。1996年至1998年,炒股可以透支,正是这个机制成就了他。1997年,他账户上的资金,已经从5万元增长到20万元,1999年达到500万,一年后又到了3000万元。2007年高峰的时候,章个人的资产,据说已经达到近20亿元。如果把他放到中国最牛散户百强榜,章是绝对的第一,即使放在2007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团老总南存辉并驾齐驱。了解其实力的人,都将其奉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

陶喜年至今记得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的样子,章建平即在这里出没,那是杭州最藏龙卧虎的营业部——一幢毫不起眼的办公楼,一架破旧的电梯,空无一人的底层大厅,一张很久不用的前台办公桌,没有椅子,没有办公用具,更没有接待人员,只有侧面墙上张贴的《投资者风险提示》提示着这里和证券和财富有关。

 

那些传奇般的人,传奇般的故事,俱往矣

 

所有这一切,实在是太江湖了。身为一个记者,他当时很兴奋。比他更兴奋的是那些在股市里赚到大钱的股民,他们当时很乐观,所有人都信心满满。有个浙江人更是相信股指会一路冲上13000点。陶喜年亲眼看到,当时不止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更具江湖气的事还多着哪!在他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传奇般的故事。

《20岁女球童操盘私募大亨数亿资金 月薪只有1400》——

她原本是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少女,远离甘肃老家,在苏州一个高尔夫球场安安稳稳做球童。2007年4月,一个下雨天,在球场与苏州某上市公司老总的谈话,不经意间改变了她的命运。如今,她一人独坐苏州最高规格的证券营业部VIP房间,同时负责近10个账户、几亿资金股票的买入卖出。做操盘手半年,她依旧保持淳朴、善良的天性,过着一个平凡女孩的平凡生活,而且,她和她的家人、朋友,至今没有炒股……

《浙江第一私募江雨:掌控几十亿资金的“5条军规”》——

江雨(化名)的办公室在杭州市区某大楼19层,办公室分外间和里间,他操盘的内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显得很局促,摆放也比较杂乱,一张老板桌上摆满各种资料,还有4台电脑(其中两台是笔记本)。正是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地方,江雨操纵着几十亿资产的股票,在江湖上叱咤风云。江雨给自己定了5条军规,第一,买股票要买流通市值大的股票,不得小于50-80个亿,因为盘子太小,股价不容易控制。第二,要买流通性好的股票,变现相对容易。第三,资产负债不超过60%,风险性相对会比较小。第四,市净率低,这样的股票内在的价值会比较高。第五,市盈率要低,这样的股票有升值空间。杭州一个72岁的老和尚也是他的朋友兼粉丝,两个人有机会经常会交流心得。高僧有几十万资金在炒,股票都是江雨推荐的。老和尚阅历丰富,对佛学、哲学很有研究,生活也很超脱,让江雨不明白的是,老和尚为什么也喜欢炒股,这个谜他一直没有解开……

《神秘温州商人2亿玩权证 偏爱持仓过夜》——

他是温州第一代股民,1992年,当地第一家证券营业部开业第一天,他即进入股市。在长达10多年时间里,炒股只是他的副业。做眼镜生意起家的他,辗转俄罗斯多年,在莫斯科建立了最大的外贸批发公司,成为亿万富翁。2006年6月,他重新杀入股市,在安信信托9个涨停前一分钟,买入200万股,赚了2000多万元。“5·30”之后的半个月时间,他调动几亿资金,在钾肥和招行认沽2只权证,长袖善舞。仅他个人一个账户,就从500万疯涨到1.3亿元。2000万元买下豪华别墅,开回温州最豪华的迈巴赫轿车,成为中海油服A股最大流通股股东,组建温州唯一的资产管理公司,王建波,这个1969年出生的温州男子,成为今年温州最神秘的商人……

 

股市上的事,太像那些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了。上周五到周日的上海理财博览会很萧条,而去年人和车展一样摩肩接踵的,门票20元一张还要排长队。

 

虽然报道效果不错,可是时间长了,陶喜年感觉不好——股市上的这些事,未免也太像那些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了吧。基本上没有专业性可言,也非常没有技术含量,到处都是横飞的流言,到处都是貌似一本正经的调查,到处都是煞有介事的说法,从前那些名动江湖的牛人如今都销声匿迹了,从前自己那些名动江湖的新闻报道现在看起来更像《故事会》里的破故事。这不符合他想做一个真正的财经记者的想法,于是今年上半年开始他掉头去做公司报道。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做股市报道已经很久了,涨涨跌跌的我都麻木了,几乎没感觉了”。

身为一个正在转型中的财经记者,他目击了这个无比现实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被发财梦逼得疯跑,他的建议其实也是些正确无比的“废话”——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过于悲观;股市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最讲究信息对称,一般人还是谨慎为好;股市本质是个吸钱的地方,不是造钱的所在。

上周五到周日,上海理财博览会很萧条。他清楚记得去年此时的盛况,人极多,和开车展一样摩肩接踵的,人气旺到顶点,门票20元一张还要排长队。

他自己炒股量很小,因为本来就没钱,当玩,当学习。

他分析炒股的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比较开脱,反正钱不急用,知道股市有涨有跌,长期来看肯定会回去。还有一种是认为炒股太容易,不认为这里有泡沫,本来要用钱的也不管不顾全投在这里,借钱也要炒股,被套住后,就郁闷愤怒。按中国人的传统,年关难过,春节前要欠债还钱,很多人会相当焦虑,借来的钱还不上怎么办?

很多人向他咨询股市上的事,他从不推荐也不传播消息。因为股市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好像去年绝对无人想到今天股市这个样子。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海龙 图 金思柳 编辑:郑海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