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尾狐与西王母(初识山海经之一)

(2009-02-01 01:24:36)
分类: 夜行船--读悟

  九尾狐与西王母(初识山海经之一)你会想到鸡毛掸子在光滑如镜的紫檀木桌面划过,光影动处若有音,却什么也没听到。据说九尾狐的出没,就是这样似有似无的声响。当然想象中,还容易伴着胭脂丹蒄,美目及巧笑。这差不多是“九尾狐”三个字带给我的初始印象。其实也不关“九尾”,大凡“狐”字就能让我联想到“精”字。小时候爱听这样的故事。任人说妲己如何的妖媚工谗,可还是惊叹于临斩时将行刑军士迷得“软痴痴摊作一堆”的绝顶美貌。再说,若无狐精,又哪里有《任氏传》和《青凤》的情义两周全呢?

 

  不过,《山海经》里的九尾狐却是与媚惑无关。《南山经》、《海外东经》、《大荒东经》都说,青丘之国,其山有狐,九尾。只是有的经里,曰其有四足;有的经里,说它的声音如婴儿,能食人,吃了它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气。郭璞在注释中说:“太平则出而为瑞。”那么,它又是一种祥瑞的象征。《白虎通》、《孙氏瑞应图》、《魏书》等多有提及“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王者六合一统则见”等,《吴越春秋》将其与九尾狐与西王母(初识山海经之一)大禹治水娶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可见其不仅吉祥,甚或贞贵。汉画像石中将九尾狐与兔、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即以呈示祥瑞与子孙兴旺。

 

  《山海经》中的祥瑞之物不少,比如凤皇、鸾鸟、白翰、鹿蜀、文鳐鱼、狡等。五彩而文的凤皇,即是仁瑞的象征。《南次三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此处的五伦理“德义礼仁信”分别来自凤皇身体各部位的毛羽纹理,憾不可得见,也难说不是杜撰,总之比《说文解字》里的“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更具道德倡导的意味。

 

  与之相反,《山海经》中还有不少表凶灾之兆的物。尧的儿子丹朱,死后化身为鴸,见之则“其县多放士”,忠贞之士遭遇放逐,陶潜《读山海经》云“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即是由鴸念及屈大夫的。猿猴类动物长右,是大水的征兆;全身长满猪毛的穴居怪兽猾褢,出现的地方就九尾狐与西王母(初识山海经之一)会天下大乱;鱄鱼、颙,预示着大旱;凫徯、朱厌,预示着兵燹;毕方,预示着火灾。最有意思的是一种叫蛮蛮的鸟,长得一翼一目,二鸟“相得乃飞”,也就是后世的比翼鸟了。只是后世与连理枝同为生死不离之象征的比翼鸟,《山海经》中却是天下大水的征兆。

 

  书中的有些鸟虫兽鱼,是以食人为乐的。如其状如羊的土蝼,食人;其状如虎而牛尾的彘,食人;其状如雕而有角的蛊雕,食人。同时,也有一些鸟虫兽鱼,是被人类觊觎的,人们希望获取它们,以增加自己的好处。比如将鹿蜀的皮毛披挂在身上,可使子孙昌盛;将旋龟佩戴在身上,不会耳聋;吃了鲑鱼,可以防治痈肿;吃了九尾狐,可以抗拒蛊毒;吃了赤鱬,可以不生疥疮;使用羬羊的脂肪,可以疗治身体皮皴;用谿边的皮做席子,可以辟邪。更无道理的是,嫉妒、懦弱,乃人之心病,却也偏要食类兽以至“不妒”,佩猼訑以至“不畏”。如是,生物间的和谐包容,一开始就不容易。

九尾狐与西王母(初识山海经之一)

 

  除了这些吉兆凶兆,食与被食,这本书中还有一些颇带诗意的描摹,读之令人神往。书中所引《三才图会》关于兕的描写,“夜间独立绝顶山崖,听泉声,好静,直到禽鸟鸣时,天将晓方归其巢”,实含雅趣。引《南越志》关于象的描写,“象闻雷声则牙花暴出,逡巡复没”,令人诧异。引《博物志》关于赤䳤的描写,“山鸡有美毛,自爱其色,终日映水,目眩则溺死”,则叫人想起希腊神话中名叫纳西瑟斯的美丽少年。

 

  传说中的王母娘娘,当是文采鲜明,光仪淑穆的,自然,印象最深切的,是蟠桃宴群仙的故事,再就是与穆王相会饮于瑶池。然而《山海经》里的西王母,却是半人半兽,“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掌管灾厉与刑杀。

 

  读着这些个神奇怪异的片断,愿意相信它们都是生存过,或者生存着的。虽说长着人的脸,长着人的手足的动物,有那么些不可思议,但是,若未曾见过会作人语的鹦鹉,未曾见过四足如柱的大象,谁又能想象这些也都是真实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