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玉、琦玉,地如其名,中国男篮在昨晚的中希1/8比赛中遭遇了一场奇遇。开局是如此美妙,简直是梦幻般的,首节中国领先最多12分;结局却是如此糟糕,就象一场梦魇,最终比分定格在95:64,输了31分。巨大的反差,犹如从炙热的火炉掉入到寒冷的冰窖里,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让我这颗还算坚强的心濒临破碎的边缘,差点没能坚持看完比赛。
单看比分,输31分还算说得过去,亚洲顶级球队与欧洲顶级球队的差距就有这么大。但再看过程,就知道中国男篮是输得多么窝囊、多么的没面子。是什么让中国男篮有如此拙劣的表现呢?紧逼,全场紧逼。在第一节中国队取得梦幻开局后,希腊队防也防不住,进攻也不得分的困难局面下,教练审时度时地制定了全场区域紧逼的方针,这一下就打中了中国队的软肋,甚至可以说是死穴。在希腊队的全场区域紧逼下,中国队员怕紧逼的缺点被成倍地放大,球发不出来、球过不到前场、传球失误、球传不到内线、得不到投篮机会,简直就是一团糟了,尽管尤纳斯叫了几次暂停,但依然没能解决破紧逼的问题。希腊队尝到了甜头,更加坚决执行紧逼战术,贯彻全场,看着分差很快地拉近,又很快的反超,再越拉越远,中国队就是找不到丝毫办法,第二节输12分,第三节更是输了20分,自己只得区区6分。大败的局势已定。
中国男篮为什么就这么怕紧逼呢?这是一个老毛病了,也是制约中国男篮成为强队最大的一个瓶颈,在前不久的斯坦科维奇杯上巴西队就是靠全场紧逼打得中国队稀里哗啦,小组世锦赛中美国曾经在1分钟多的时间连得12分就是缘于前场紧逼,让中国队发球接连失误,球根本到不了前场。没想到希腊队也知道了中国这个死穴,抓住了就不放,中国男篮越是不能顺畅地运球到前场,希腊队就越是放心大胆地全场执行全场紧逼战术。中国男篮的后卫在后场得球后,总是要先持球观察一下,然后才慢腾腾地推进,就是这持球观察的几秒钟,希腊队夹防的人就上来了,让持球队员过不到前场,情急之下就造成失误。就算到了前场,中国队员跑动也很少,而且传球人基本不在跑动中传球,而总是停球,观察一下再传球,传球意图十分明显,很容易被希腊队员察觉到,断球,打快攻。这样的情景屡屡在比赛当中上演,不能不说球员控球能力弱,传球技术差,另一方面也说明教练方面没有找到有效方法。昨晚姚明就是被希腊队紧逼的战术给废了,在前场根本接不到球,空有一身本领得不到施展。所以第四节后半段,老尤干脆不上他上了。一个队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弱点却让人猛打,这样的比赛看了真是惨不忍睹。
难道中国男篮就破不了紧逼吗?一般来说一个球队执行紧逼战术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一来紧逼对防守方体力要求很高,二来紧逼时间过长被防守方会适应了反而达不到效果,但中国全场就硬是没能适应过来,反映出中国球员适应节奏的能力太差。紧副实际上就是对持球队员的夹防,在局部上以人数上的优势对持球人以压迫,使其不能流畅地运球,切断与其他人的联系。所以要破紧逼,就要求持球人运球速度要快,要在合围没形成以前就空破出去,如果合围即将形成,就必须立刻将球传出去,一定不能形成停球被合围的局面。既然后场是以多防少的话,那前场就是以多打少,只要中国队能快速通过后场,将球传入前场,那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中国应该进攻相当容易,这样也就能瓦解对方的紧逼,迫死对方采取陈地防守。
所以说破紧逼就是要快速地运球、快速地传球,但在CBA这样对抗性低、速度慢的联赛中成长的中国男篮队员一时很难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所以中国男篮2008奥运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紧逼--横在中国前进路上的拦路虎。虎患不除,中国男篮将永远只是亚洲强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