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行贿一样,需要送礼物."这是昨晚在阅读连岳执笔的<<上海壹周>>情感问答专栏里蹦出的字眼.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关于爱情与信物的辨证关系,爱情与信物的多少究竟是成正比还是另有它论呢?
首先我想要交代一下"信物"和"礼物"的概念."信物"的注释条文里要删除"使对方相信以确认爱情关系的事物",主要是指"请相信我对你的爱情,有礼物为证!"
"礼物",当然是需要用钱去买的,这也就是商家拼命鼓噪中国有两个情人节的原因--就像贪官一般会过农历,公历两个生日,利益驱使罢了.
那么爱情与信物究竟成何比例呢?木炭和钻石的构成元素都是相同的,即使一个人的女友有这种基本的科学常识,但送后者的效果确实还是要好得多,这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我们当然不排除许多美好爱情故事里那些礼轻情义重的信物:<<功夫>>里面意义非凡的棒棒糖,<<熏衣草>>里的瓶装熏衣草,<<云水谣>>里的钢笔以及<<阿甘正传>>里的运动球鞋.这些信物在电视电影里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与意义,无不体现着男女主人翁的坚贞爱情.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爱情与信物价值无关?
作为一个略有虚荣,还不算难看的女生,自己从小到大,收到的礼物还确实不少.每一份礼物也许并非与真正的爱情有关,但同时却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爱情观.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每逢生日都会收到一些"爱慕者"的不同礼物,伽啡猫,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诗书等等那个年代的一些小玩意.然而却能在我记忆里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礼物,却是一个小我两岁的男生在情人节深夜来我家送给我的一个手制音乐盒. 他的初衷很简单,表达自己的寂寞并想与我结为知心朋友.这份礼物随着年月的增长当然早已不知所踪,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收到这份礼物时的震撼.因为它的不可复制,因为男孩单纯的感情.
读到大学,眼界有所开阔,虚荣心也有所见长,收到的礼物再也不是小猫小狗的玩具.虽然鲜花,项链,化妆品都是女生受用的实战物品,日子久了却也是缺乏新意的礼物了.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的灵魂作祟,一张小红莓的绝版CD,一根乐行偷来的鼓棒,一把纯黑只用来挡雪的雨伞,这些在别人眼里毫无意义的礼物却是曾经让我欣喜激动的源泉.其中意义最为深刻的一份礼物是一份圣诞节礼物,这也是迄今为止自认为收到的最为浪漫的礼物.那是两个男生连续翘了几天课,乘着两个深夜去到公园踩点,于第三个深夜砍下了一株健壮松树雇人拖回家里藏匿,又于次日清晨(平安夜当天)拖回学校住处装扮一新的举动.当这份礼物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激动还是责怪.如此大费周章的冒险活动如果一旦失败,破坏植被违法的罪名真不是几个大学生能够承担的起的.然而正是因为如此的特例独行,这份礼物的意义我一直铭记于今.这也许就是大学时代的爱情吧,无所顾忌的肆无忌惮,也是因为年轻.
工作后进入社会,人也随着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起来."礼物",早已被"名牌"所代替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待"礼物"开始苛刻的挑剔.衣服,化妆品,手饰,皮包,没有所谓的意义只有所谓的价值."兰蔻"的爽肤水,"宝姿"的连衣裙,"思华洛斯奇"水晶,"CHANNEL"的香水,"GUCCI"的皮包,这些礼物背后的爱情因素究竟有多少,有谁还想去追究呢?这就像情人真的送你一克拉的南非钻石,你还会去想他对你的爱情是真还是假一样.可不幸的是李湘的钻石宫殿终究还是垮掉了,那么多的钻石如果真的和爱情成正比的话,今天的李湘也许再也不用重返电视荧幕装嫩卖笑了.说这种话并不代表嫉妒,正是因为欣赏她的真实才会颇为惋惜她的不幸.回想自己曾经抱着一大堆爱情"礼物"自以为是时,当时的爱情果真那么殷实吗?
爱情与信物,这个问题现在看来,不再是价值与比例的问题,而是聪不聪明的问题.送礼物,尤其是被视为信物的东西,主要是体现出一种视钱财(或生命)如粪土的气势,这样才能反衬出她的重要.趁我们穷的时候,刚好可以倾其所有送一次礼物,当成信物,这应该是爱情的过程中不可缺的一环,以后富可敌国,做这件事反而不容易了.
在我看来最为聪明的爱情与信物是一本美国银行家写的小说.一位富豪想对他的妻子表达爱意--她当然什么奢侈品都有了--他决定送一把火给她,提了一亿百元美钞,堆起来,一把火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