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这座变幻莫测的城市丛林中居住着无数吸毒者。然而,毒品无论贸易、走私、种植还是医疗,更多的还是被人们吸食、注射。即使人人都知道吸食毒品给肉体带来痛苦,然而偏偏还有数以万计的瘾君子对毒品沉沦疯狂甚至甘愿耗尽生命。到现在为止,人类与毒品之战,就犹如堂吉珂德和风车的大战。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够摆脱毒品的阴影?
......
直到荧幕上的电影放出结束的字幕,心似乎还悬浮在看到尸首那一刻
思绪僵死在那不得动弹
灯光、流水、音乐
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
曾几何时觉得活着是件多么苍白无力的事
而此时的我
能感觉到这样疼痛的活着却又是多么美好
......
“吸毒,是因为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
张静初在电影里饰演一个吸毒的女子,瘦骨嶙峋,脸色苍白,黑色直发盖着半边脸,赌瘾未犯的时候安静,桀骜,带着一点楚楚可怜的自卑。独自一人带着天使一般惹人怜爱的孩子,扮演着被毒品囚禁的门徒,渴望被救赎,却又无力自救。当毒瘾发作,偏执而痉挛的颤抖,哆哆嗦嗦的给自己扎上一针大麻,贪婪的享受毒品带来的愉悦,肮脏却又血腥的痛恨着自己的精神背叛,最后绝望的哭泣。
她想要逃离,又想要改变,同时需要证明她可以向毒品抗争,当再次失败的时候,她选则沉沦,最后死去。她死的肮脏、揪心,震撼到每一个见过她死亡状态的正常人。也许,这就是她应有的下场。她的死如她的毒瘾一般,曾经那么嚣张恣意的绚烂过必定会有着最为黯淡残忍的终结。这样一个没有尊严,失去人格的女人被张静初演得惟妙惟肖,我认为她是此部电影中最为出彩的一名演员。
然而,回到最初,究其吸毒的女子为何染上毒瘾,她却怯怯的说道:“是我丈夫逼我吸毒的....”这个理由居然和他丈夫的理由雷同的没有丝毫出处。究竟谁在说谎,还是因为大家都在说同样一个谎言。那么难道真的是空虚更可怕?
我无从考证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的精神空虚从而吸毒,但是我在一些有关吸毒者之所以吸毒上瘾的资料片中找到了答案。
据有关资料介绍:一系列神经学上的改变,是人们对毒品的自愿摄取转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消费欲望。可卡因、海洛因、尼古丁或者酒精,改变了我们大脑内部的奖励机制。在大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负责成瘾性的形成。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果核区,它们都可能跟上瘾的形成有关。这个微小的果核尤其重要,因为多巴胺就是从这里释放出来的。
多巴胺是反映我们的情感的化学语言。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负责情感和动机的形成,同时也形成愉悦感并且对导致愉悦感的记忆加以储存。毒品能够强化幸福的感觉,直到这种幸福感转化成愉悦感。过量的多巴胺会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
愉悦感和毒品摄入之间关系的建立,导致了强迫性记忆的形成。于是,恶性循环开始形成。因为长期的服用毒品会导致大脑中多巴胺感受器的减少。这样,就会导致消沉和冷漠情绪。为了有比较好的情绪,吸毒者需要吸食越来越多的毒品。并且,我们的大脑会记住对这种毒品的渴望以及毒品带来的愉悦感,很多时候,这种记忆是永久的。
由此我们可以终其原因,空虚很多时候是由于缺乏幸福感、愉悦感,人们活着就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身更好的活着,而毒品此时起到了催化和放大的作用,强化了人们获得愉悦时的兴奋感觉,从而也强化了这种获取记忆。这才是最可怕的。其实大多数人终究都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门徒》中张静初和古天乐饰演的那一对吸毒男女过着困苦难耐的生活,现实的社会对他们来说更是毫无乐趣可言,这也是他们容易染上吸毒的最主要原因。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空虚在很多时候确实要比毒品本身来的更为可怕。
整部电影看起来,刘德华饰演的大毒枭与吴彦祖饰演的卧底似乎没有为毒品毒害其身,但是我们看到毒枭缺乏人性的荼毒世界人民还信口雌黄说自己只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时,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活生生被毒品囚禁在物欲横流红色世界里的虚伪门徒。也许吴彦祖在整部戏看来是大好人一个,连狗都救的正常人,偏偏正是这样一个角色让我们看到一个好到没有感情的卧底警察。即使他是成功的、正值的,我们却不会因此而认为他演的有血有肉。对弱者的怜、对敌人的义、对正义的忠,毫无挣扎与斗争,正常的不像一个真正的正常人。我们似乎不得不拿梁朝伟饰演的卧底与之比较,或许也只是后者的演技更加深得人心。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即使是警察其实也只是个深陷缴获毒品漩涡的悻悻门徒。当然,他们也是空虚的。
太多的空虚与肮脏充斥了这部电影,除了那个叫“晶晶”的小女孩的出现还能让我泛起一丝微笑。黑暗总要有温情来点缀,魔鬼终要由天使来救赎。正是因为整部电影的黑暗色调才由显出小女孩天真纯洁的可贵。门徒是这样一部让你深思、反省毒品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影片。直到影片结束我还是看得头皮发麻,僵坐在那里不得动弹。
......
灯光、流水、音乐
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
曾几何时觉得活着是件多么苍白无力的事
而此时的我
能感觉到这样有痛感的活着却又是多么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