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革  氩Ar与革命

(2006-08-07 14:00:17)

革 <wbr> <wbr>氩Ar与革命 Ar与革命

革 <wbr> <wbr>氩Ar与革命革 <wbr> <wbr>氩Ar与革命二女同居 革 <wbr> <wbr>氩Ar与革命

 

原子序数为十八的元素是氩,氩的古名叫革,卦序也是十八。氩是第三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其化学性质最为稳定,故人们常把氩气充进电灯泡里,使高热灯丝与其他活泼气体隔离,起延长灯丝寿命的作用。

  革 <wbr> <wbr>氩Ar与革命 离下兑上   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Ar是英国人莱姆赛(W.Ramsay18521916)在1894年发现的,随后,他又相继发现了氖、氪、氙,给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添加了一个0族。由于现0族元素主要由惰性气体构成,而其中氩(革)的惰性最强,它几乎不与任何别的元素发生化合反应,因此经解中用“二女同居”来形容它的这种特性。

 

汉代的魏伯阳是专门研究丹道的易学家,著有类似今天化学书的《周易参同契》,他在书中对“二女同居”这句话作了进一步发挥:“假使二女同室,颜色甚姝。令苏秦(辩士)通言,张仪(说客)为媒。发辩利舌,奋舒美辞。推心调谐,使为夫妻。弊发腐齿,终不相知。”以此来说明元素之间同阴或同阳不能化合的道理,实际上相当现在所说的化学键理论。由于氩Ar原子核外第三层已经布满8个电子,离原子核的距离也近,它已是一种相当稳定的原子结构,不易失去外层电子,也不需要去夺取别人的外层电子,电价为0,故它有“二女同居”、不易化合的特性。

 

由于氩(革)处在第三周期的最后,且具有最大的惰性。而紧跟在后面的是第四周期的第一号元素K(离),这个元素又是最活泼的元素,几乎同绝大多数元素化合。在整张元素周期表中,革(氩)与离(钾)的交汇处成为元素理化特性出现最大转折的关节点,即由最强的惰性突然转折到最强的活泼性。

 

革(氩Ar)的出现,就意味着这种转折的临近,于是,《彖》辞由这种现象引申出“汤武革命”,由元素周期的变更联想到改朝换代,“革命”一词便由史前的化学走入人类历史。

 

“汤”指成汤,他与夏代最后一个暴君桀战于鸣条(地名)之野,推翻了夏桀,在现河南商丘一带建立了商朝。“武”指周武王姬发,与商朝末代暴君纣战于牧野(地名),推翻了商纣王,在镐(今西安)建立了周朝。“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句,是对汤武除暴安民的歌颂,这显然是孔子的前人缀入的,同时说明该作者懂得“革”在古代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以及它的理化特性。要不然,单从“革”为皮革的角度讲,无论如何也引申不出“革命”的原本含义。

革 <wbr> <wbr>氩Ar与革命革 <wbr> <wbr>氩Ar与革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