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周易》和《周易参同契》是古代化学

(2006-08-05 20:57:31)

     再说《周易》和《周易参同契》是古代化学

                      雷元星

再说《周易》和《周易参同契》是古代化学古代炼丹术再说《周易》和《周易参同契》是古代化学魏伯阳

 

《周易》虽然曾被误作卜筮之书,但它所内含的化学知识并未无影无踪,尤其秦代以及东汉时期道家的炼丹热,把《周易》内涵的一部分知识精华保存了下来,而且对后来化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无可否认的作用。

 

今之化学源于西洋Chemistry,它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字也有变易、变化的义蕴,将化学改译称为易学,并不影响Chemistry的原义。《周易参同契》中讲的,就是指物质的分解反应,即化合反应,即催化,犹如契入它物之义,它们都是一些化学概念。尽管《周易参同契》中讲的东西非常肤浅和神秘,但其内容却是地地道道的化学知识,而且它对阿拉伯的炼金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东汉至隋唐,中国与大食(沙特阿拉伯)已经实现了陆路通商,当时中国的炼金术传到大食,他们把译成k(显示不全)a,前面加上阿拉伯语的冠词al学、术后缀iya,就组成了阿拉伯语的al-k (显示不全) a(金液学)。随后,中国的炼金术经阿拉伯传到土耳其、希腊与意大利,al-k---a被转化成Alchemy(化学)。然后欧洲各国以此为词根,引申出了Chimie(法文)、Chemie(德文)、Chemistry(英文)。由以上可见,中国的易学经过了一趟西游之后,又变成了化学回归故里。当然,经过这趟近两千年的西游之后,易学总算找回了它的本来面目,而再次为人类展示她自然科学的本来面貌。

 

在《周易参同契》之后,中国的丹道家们还编撰了大量的化学文献,如《石药尔雅》、《真元妙道要略》、《金石灵砂论》、《龙虎元旨》、《玉清内书》等等,其文辞大多与《周易》类同。

 

有趣的是,阿拉伯人欧·拉泽(al Razis860933)所著《哲人石》一书,同中国炼丹术著作的风格极为相似,录其一段如下:取哲人水烧之,始成绿狮(相当中国的虎),继烧之,变为赤狮。酸葡萄酒溶入砂中,加热赤狮,再蒸馏,水星变为树胶,可切。蒸馏树胶,得液体、醇及红滴,味不可口,以软膜覆蒸馏器上,……器内一条真龙,自食其尾,取黑龙,置石上,触菩提树灰即燃,返成绿狮,令自食其尾,再蒸馏,得赤热水及人血。

 

  其中狮(虎)、龙、砂、尾、然(燃)、血等词语在《周易》一书中也经常出现,也是中国丹道术士的常用之语。可见,化学为天下共通之学,不因文化民族而异。以上这段引文同样迷惑了不少西方人,直到1837年,才被法国化学家杜马(J.B.Dumas18001884)悟出大意:哲人水就是指溴化金、氯化金等含金Au的盐类溶液,水星就是铅Pb,绿狮就是氧化铅PbO,赤狮是铅丹Pb3O4,黑龙是含炭的铅粉,全文的意思竟是用铅来置换金的一种化学还原反应过程。可见,欧·拉泽所得到的“人血”,实为“黄金”的代名词,同《周易·上经·坤》中的“其血玄黄”是同一种东西。
 
博客们又在说牵强了,明天再给补证据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