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教学的表演模式探究
(2010-06-29 15:06: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研究 |
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教学的表演模式探究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浪潮中,情境教学已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它的广度和深度也开发得更加宽泛、细致。本文针对情境教学中的“表演体会情境”这个不被人们关注的教学途径,记录了一些我近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低年级教材的内容重点阐述了它的表演形式和方法,从而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情境教学的模式给我们小学数学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带来的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六种:1、生活展现情境;2、实物演示情境;3、图画再现情境;4、试验推导情境;5、表演体会情境;6、语言描述情境。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这些途径,创设各种直观的、典型的场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经过一系列地尝试、反思、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现分别从表演的内容、方法、优势及经验教训等几个方面予以总结。
一、解读教材,合理选择教材情境表演的内容
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不仅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而且色彩鲜艳,生动有趣,为了更加有效的加深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合理选择值得探究的可以调动学生情感的数学信息作为情境表演的内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情境图。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引入眼帘的最醒目的就是那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各种情境图,这是有别于传统教材的一个重要变革,怎样通过表演解读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情境图,便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2、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中没有将数学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系统学习,只是将这些内容通过各种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方式穿插在各类数学知识的信息之中,这也给此类数学应用知识的学习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3、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这两种形式都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纳的学习形式,通过生动的数学故事,活泼的数学游戏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巩固理解已经构建的数学知识模型。
为了长期利用课本资源,我特意运用电脑制作了许多人物形象卡片,包括智慧老人、笑笑、淘气、机灵狗、刺猬、松鼠、兔子、猫、猪八戒、------等等,以备学生上课进行角色表演时选用。
二、结合学生特点,积极探究情境表演的途径和方法
一年级学生的感知承继着幼儿园的活泼好动、可爱纯真的心理特征,对外在的数学信息完全来自于直观形象。
1、师生共演。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有待于提高加强,这时候教师的引领作用便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学习、交流学习的机会。
(1)、老师直接与一个或几个学生即兴表演。例如:现在新教材的首页一改过去传统教材的“编者按”或“说明”,而变成了教材的系列代表人物的对话。学习一年级上册时,我挑选了几个识字能力较强的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智慧老人、笑笑、淘气和机灵狗,自己则扮演“编者大朋友”,当我故意用了一种亲切、温柔的声音第一次和四个小同学表演时,同学们被“小淘气”用5根手指表示“5个小朋友”,“笑笑”同学自觉地用手在空中花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说:“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全班同学一看,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2)、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和每个小组交流表演。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P61第4题时,针对图中的4本书,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四组,分别叙说:“我是《童话故事》34元。”、“我是《奇妙的世界》18元。”、“我是《可爱的动物》10元。”、“我是《科幻故事》22元。”伴随着学生们有声有色的朗读,我分别把4种价格写在黑板上,而我则选择了笑笑同学的问题:“我只有9元钱,要买1本《可爱的动物》,够吗?”我故意将问题中的“还差多少元”改成了“够吗”,如此审读,学生情趣非常高,不等第二遍读完就直喊“不够,不够”。紧接着我问:“还差多少元?”学生马上集体回答:“1元”。在接下来的提数学问题环节中,我非常担心他们过多出现以前类似 “哪本书最贵” 、“两本书共多少钱”或“第一本比第二本多多少钱”之类的“非直接购买”实际问题,可当时实际情况出乎我意料之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主动地提出“用钱买书”的问题。如:“我只有20元钱,想买1本《科幻故事》,够不够?”“我有40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学生完全被刚才的情境朗读感染,不由自主地提出了合理的数学问题。
2、生生合作表演。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中有这样两个特点:以我为主,不愿合作;既有羞涩心态,又不愿吃亏。所以我在数学教学中也尽量提供平台供他们去展现自我,克服心理障碍。
(1)、以个人表演为主。许多小同学学前教育很好,会讲故事,所以,主动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既可以提高表演能力,又可以起到榜样作用,何乐不为?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P35“数学故事”——《八戒吃瓜》时,许多同学一下子被憨态可掬的八戒逗乐了,我让大家根据图画的数学信息,表演猪八戒吃西瓜的过程,同学们开心地模仿着猪八戒的样子,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喧闹起来------我故意停了一会儿,这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故事,有两个同学走上讲台,津津有味地讲起来。学生甲:“猪八戒可喜欢吃西瓜了,桌子上有8块西瓜,它吃了5块,还剩下3块。”学生乙(边说边发出吃西瓜的声音):“桌子上有许多西瓜,猪八戒抱着耙子数了数,一共有8块,它吃呀吃,一会儿,桌子上只剩下3块西瓜了。那么,猪八戒到底吃了几块西瓜呢?”随后,我故意让同学们评一评谁说得好,大家各抒己见,争执不休------对于学生的评议我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随后,我把这个故事加以提炼并简化成了三句话,以保证全班同学都能说一说——“桌子上有8块西瓜,八戒吃了5块,还剩几块?”或“桌子上有8块西瓜,八戒吃了以后只剩下3块,它吃了几块西瓜?”同学们很快列出不同的算式:“8-3=5,8-5=3,5+3=8”(第三种列式少得多,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用加法算式代替减法算式)。
(2)、几个人分角色表演。这是学生今后应用较广的一种交流形式,它不仅可以为学生课间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提供了范例,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P25第4题时,为了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序数的概念,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课本剧表演。第一步,邀请了10名同学(6男4女)在讲台上站成一排,问全班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样想的?”。第二步,我让10名同学从左到右依次作一个自我介绍:“我叫***,我排第1个。”,“我叫***,我排第2个”-----第三步,老师报“第几个”,就请这位同学站出来。第四步,老师报同学名字“***”,全班同学回答“第几个”。在表演时,同学们有的轻松,有的胆怯,也有的紧张得说不出话,这时全班同学都来抢着帮忙------真是形态各异,趣味横生。在快乐的表演中,学生加深了对“序数”的感性理解。
(3)、分小组表演。根据教材的需要,也可以按性别、组别、个人的喜好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表演。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P28《小猫吃鱼》情境导入图时,在学完基本知识后,我让学生分成4组进行了表演(每组选派一人带读):第一组说“盘里有3条鱼”;第二组说“吃1条,还剩2条”;第三组说“又吃1条,还剩1条”;第四组说“再吃1条,还剩0条”。表演时,要求学生尽量作出相应的动作来表示“3条”、“2条”、“1条”、“0条”,有的同学直接用手指表示,有的同学在桌子上写,有的同学在空中画,也有的同学一时不知所措,当时的情景五花八门,笑声一片 ------在笑声中很好地理解和巩固了数量的变化过程以及“零”的意义。
三、师生共享情境表演乐趣,不断深化情境教学的内涵
1、在表演中体会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情感和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教育心理学家皮亚特认为,认知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
根据课本内容设计的情境表演活动就是一种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很好载体。情境表演架起了数学教材中文字图画与数学思维的桥梁。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很愉悦地接触各类数学信息,并把这些直观形象的以文字图画为载体的数学信息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转化过程中,尤其是学生自己亲身实践并参与表演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2、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现在,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只要我说:谁来演笑笑、淘气、机灵狗,同学们都非常兴奋,踊跃参加。开始时,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不敢演“小淘气”,觉得是反面人物,于是我对学生解释说:“小淘气很可爱,虽然有点调皮,可他非常喜欢数学,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如此一来,那些小男孩开心地笑了,再也不忌讳“淘气”这个角色。
3、数学情境表演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学科的情境表演一脉相承。这次我把数学课程中的表演体会情境大胆引用到数学课上,确实是受到语文课本剧表演获得的一种感悟,同时,当我走进其它课堂诸如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的时候,发现许多教师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取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其中尤其是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与语文中语言的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小学知识的一种整合,值得提倡,值得探究。
四、在实践中反思,准确运用情境表演的经验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毕竟数学学习不等同于语文学习和专业表演学习,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表演才能彰显它的魅力,在实践中,我感到有几点经验值得思考。
1、不能被情境画图中的非数学信息迷惑而误入语文课堂的看图说话。
2、尊重学生的本质表演,不要强求做特别难受的动作、表情、语言。因为他的本质表演就是对数学信息的最初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性格特点,帮助学生不断进步,稳步提高。
3、演是形式,不是目的。数学情境表演可以把侧重点放在语言的表达上,而且设计表演前要做好准备,尤其是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一定要充分,避免在课堂上浪费时间。
4、情境表演模式只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一种途径,要正确处理情景教学途径的宏观认识与表演体会情境教学的微观实践。不能将这种模式的功能扩大化,同时,要主动将这种模式与生活展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模式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它们的合力。
5、情境表演模式较适合低年级同学,而且适用于比较直观形象简洁的教学内容,中高年级的课堂应用有待开发。
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努力探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们义无反顾,一直向前。我期待着,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情境教学,在不断求索的路上会走得更加坚实,更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