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脱贫攻坚讲述稿?
(2019-11-16 16:22:13)
《紫阳县脱贫攻坚纪实》一书专门设置了讲述栏目,目的是通过口述历史,通写采访亲历、亲见、亲闻的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更加全面生动反映和记录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和思想性。然而,从目前的一些稿件来看,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宽泛的讲述,没有重点。重视了工作经历的讲述,缺少提取精华部分,只有大过程的讲述,而缺少生动的细节讲述。这样的讲述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概念化倾向。对于扶贫工作来讲,甲是这样的经历,乙也也是这样的经历,雷同了就缺少了鲜明特色。一个村长的讲述,当然要讲整体安排部署,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有重点地突出某一方面,如这个村的产业扶贫情况,或者安置点建设情况,或者是健康扶贫或教育扶贫某一个侧面。总之,要着重突出所参脱贫攻坚的亮点工作,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其二、为讲述而讲述,只讲了自己作了些什么,没有讲述怎么做的,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值得推广,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得到了怎样的启迪?因此,采写的讲述稿僵硬、空洞,不具体,缺少生动鲜活的思想支撑。
其四、讲述类稿件必须要经过讲述者本人确认。这既是对讲述者本人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脱贫攻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没有人比身处一线的讲述者更了解和理解这些政策,没有讲述人本人对于稿件的确认,你的讲述稿再有文采,本书也不会收录。
我们需要的讲述,不是站在个人立场上的讲述,是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客观讲述参与其中的个人经历,你可以有个人的感悟和看法,但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解读,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艰难曲折的事业,而参与这段历史的任何人都有资格,也有责任和义务将之再现,使我们的后代有史可鉴,而不至于消失在风中,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被岁月的尘土掩埋。(作者系《紫阳县脱贫攻坚纪实》一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