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杭州风景名胜词典》略评

(2024-05-16 09:09:16)
标签:

旅游

文化

历史

分类: 原创论文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略评
吴仙松是我上世纪70年代结识的老文友了,他笔耕勤勉,40余年如一日,终于编著出这本180万字的《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生动写照,谨表衷心祝贺。
正如他所说,他具有六大优势来支撑完成这部杭州景区标志性巨著。他孩提时代就沉浸在西子湖畔的青山绿水中,成年后又进入园林文物局工作至退休,对杭州风景名胜既满怀深情又了若指掌,是最适合做此《词典》编著工作的人。
他历年来呕心沥血地收集资料,千辛万苦地实地调研,像编纂志书一般做到“无一字无出处”,功夫扎实,文字简朴。在常人眼中,词典嘛,只要提纲挈领、三言两语即可,但仙松不是这么看,他把一个个条目都当作一篇篇美文来写作,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尽可能地叙述得言简意赅、条理明晰、文采如画、引人入胜。
作为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西溪文化研究会的同仁,我曾和仙松多次深入名胜景区,实地踏勘考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同去建德乾潭“子胥古渡”调研,他探访当地老人时,手拿笔记本,记录第一手资料,又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景观昼夕变化,做到眼里有景、心中有底、笔下有魂。
体现景点景区资料搜索价值高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一) 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二) 材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三) 材料的独到性及其稀见程度。《词典》编撰是一项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文化系统工程,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子孙探路的光荣而艰巨的事业。编写《词典》的目的是要挖掘背后的东西。把风景名胜工程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工程,真正达到“留下珍贵记忆、倡导崇德向善、助推乡风文明”的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今天,我们已从观光旅游过渡到当下的休闲旅游,文化的成分是加重了,因为有了文化赋能,才有休闲旅游所必须具备的精神需要,所谓休闲、度假、康养一定都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旅游活动。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当前深度旅游已成为国际游客对旅游的新认识、对旅游产品的新要求,很多境外游客渴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而非“走马观花”。从国际文化和旅游交往来看,文旅融合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使中国文化、中国制造以更鲜活直观的方式向世界传播。因此,加大入境旅游海外宣传市场化力度,更深入讲好中国故事。
在我看来,《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是文旅融汇的创新产物,既体现了对区域景点的查考价值,强调了资料性、实用性、检索性;又体现了学术价值,强调著述性、学术性、可读性;并努力做好上述两方面的兼顾。真实而有深度,为景点景区今后的史志编纂打下厚实的基础。
“游山玩水见乡情”——杭州的风景名胜是我们生生不息、血脉赓续的故乡美景,是我们家庭的根、家族的根、民族的根。千百年来,这根已深深地扎入了脚底的土壤之中。把根留住,把基打实,家园意识、文化寻根与乡土深层意蕴世界的探寻是文旅融汇、文旅创意最本真的追求。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的出版是一次对传统的召唤,一种对精神的守望,也倾注了仙松热爱名胜、依恋风景,对故土乡情最深沉的爱。这爱宽厚如山,默然矗立;温柔似水,润物无声。        (约12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