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日志:三名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趣事

标签:
杂谈 |
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2/0629/1340958015424.jpg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本报记者王永卓/摄
天宫一号大扫除
20日中午,刘洋换下蓝色工作服,穿上了天蓝色的短袖运动服、深蓝色短裤,看起来特别清爽、利落。
子的替代品——八宝饭。 手握真空包装的八宝饭,三人满脸兴奋。刘旺掰下一块,看着八宝饭在眼前打了几个转,然后凑上去吞进嘴里。景海鹏吃了几口后很有兴致地“游”向摄像机,向地面展示真空包装袋。两位师兄有些顽皮的动作,让刘洋开心地笑个不停。神九天宫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本报记者 查春明摄 他的眼中闪着泪光 11时许,从天宫一号回到神舟九号的景海鹏、刘旺、刘洋,正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前的最后准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三人手捧飞行手册,刘洋细心地把额前的头发掖在耳后。 12时42分,飞船再次启程。刘旺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他要将飞船与天宫之间的角度严格控制在1°之内,横向的偏差不超过0.2米到0.3米对于重量超过8吨、长达9米的飞行器而言,难度相当于“百米穿针”。 坐在中央位置的刘旺一边控制手柄,一边观察仪表。调整、前进、调整地面超过1500次的模拟训练,让他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显得举重若轻、镇定自如。 坐在刘旺右侧的指令长景海鹏,目不转睛地监视着仪表盘上参数的变化。作为中国首位再度飞天的航天员,他与第一次加入乘组的女航天员刘洋一起,为刘旺的操作提供支持和保障。近了,更近了。20米、10米、5米……天宫一号的视线中,飞船已近在眼前。 12时55分,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 刘旺、景海鹏、刘洋手拉手高举过头顶,景海鹏沉稳得一如既往,刘洋的笑容灿若夏花,刘旺则再次挥了一下握紧的拳头,如同8天前在问天阁出征时一样。只是这一次,他的眼中有泪光闪动。在刘旺和景海鹏的帮助下,刘洋蹬起了“太空自行车”——这是特意为航天员锻炼所准备的自行车功量计。
太空“自行车”没有握把,刘洋骑行时手扶着天宫一号的墙壁,为了防止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骑行时发生“大漂移”,有束缚带将刘洋固定在车座上。
从摄像机传下的画面看,运动中的刘洋心情不错:骑车过程中,她一直保持着匀速,偶尔把头转向摄像头方向,微笑着对着镜头挥手致意。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使用自行车功量计。
核心提示: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本报记者王永卓摄编者按6月29日——这一天是计划中“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结束太空生活返回地面的日子。连日来,虽远在太空,但他们依旧过着“北京时间”。清晨,航天员们往往会用字板向地面问候:早上好,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还完成了“神九”与“天宫”手控交会对接等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赵薇 发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张太空全家福 要通过直径不到一米的对接通道进入天宫,得先把笨重的航天服换成轻便的蓝色工作服。依次进入轨道舱换成蓝色工作服的3名航天员,看上去特别灵活、轻松。在穿越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后,航天员面前依然还有两道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的舱门。在打开每一道通往天宫的舱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 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旋转,再旋转。来自天宫的光线照亮了屏幕,门开了。门后是一个中国人通往太空的全新世界。 首位“访客”景海鹏对着摄像头轻松地挥了挥手,而后轻轻拽了一下身后的刘旺,将他拉到身旁。羽毛一样轻盈的刘洋,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转身面向摄像头。长期的共同训练,3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配合得那么默契、自然。 挥手、微笑。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厦门测控站上方,3位航天员第一次在中国的空间实验室留下了“太空全家福”。伊妹儿“TG01” 这一天,航天员们共收到5封邮件,包括一幅鲜花图、一幅五星红旗图、一幅风景图片以及约10秒长的动物视频。“天宫”的伊妹儿(电子邮箱)“TG01”代表“天宫一号”,其容量有8G左右。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 北京时间18时50分,航天员与地面进行了双向视频通话试验。 此前,执行神六任务的聂海胜在天上听到了女儿唱给自己的生日歌,却没能看到女儿的样子,但是从神舟九号开始,地面开始可以向太空发送图像,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看到家人朋友的笑脸。 晚上,3名航天员体验了失重状态下的美妙生活。 刘旺看上去情绪不错,他摆弄着手里的物品,让它在面前打了四、五个转。刘洋随后出现在镜头中,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卡通熊猫玩具。刘旺伸手将熊猫玩具拿了过来,冲着镜头展示。但他手一松,“熊猫”又飘了起来。天宫一号大扫除 20日中午,刘洋换下蓝色工作20日晚,是刘洋第一次值夜班。在完成与地面通话和各种仪器设备的监测后,细心的刘洋发挥女性的优势,对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而后,刘洋还翻了会儿相册,玩起了魔方。
与家人“天地密话”
早上,景海鹏和刘旺早早起床,接替昨晚首次值夜班的刘洋。几个小时后,从睡梦中醒来的刘洋用毛巾仔细地擦了脸和头发。
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3位航天员每天8时至20时为工作时间,安排交接班,一日三餐,轮流值班。每天工作约8小时、睡眠约8小时、生活照料约6小时、个人休闲等约2小时。
子的替代品——八宝饭。 手握真空包装的八宝饭,三人满脸兴奋。刘旺掰下一块,看着八宝饭在眼前打了几个转,然后凑上去吞进嘴里。景海鹏吃了几口后很有兴致地“游”向摄像机,向地面展示真空包装袋。两位师兄有些顽皮的动作,让刘洋开心地笑个不停。神九天宫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本报记者 查春明摄 他的眼中闪着泪光 11时许,从天宫一号回到神舟九号的景海鹏、刘旺、刘洋,正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前的最后准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三人手捧飞行手册,刘洋细心地把额前的头发掖在耳后。 12时42分,飞船再次启程。刘旺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他要将飞船与天宫之间的角度严格控制在1°之内,横向的偏差不超过0.2米到0.3米对于重量超过8吨、长达9米的飞行器而言,难度相当于“百米穿针”。 坐在中央位置的刘旺一边控制手柄,一边观察仪表。调整、前进、调整地面超过1500次的模拟训练,让他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显得举重若轻、镇定自如。 坐在刘旺右侧的指令长景海鹏,目不转睛地监视着仪表盘上参数的变化。作为中国首位再度飞天的航天员,他与第一次加入乘组的女航天员刘洋一起,为刘旺的操作提供支持和保障。近了,更近了。20米、10米、5米……天宫一号的视线中,飞船已近在眼前。 12时55分,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 刘旺、景海鹏、刘洋手拉手高举过头顶,景海鹏沉稳得一如既往,刘洋的笑容灿若夏花,刘旺则再次挥了一下握紧的拳头,如同8天前在问天阁出征时一样。只是这一次,他的眼中有泪光闪动。傍晚,3位航天员分别与家人进行了天地双向视频通话。据介绍,每个家庭的通话时间只有8分钟。
航天员与家人之间是“天地密话”,内容旁人无法得知。但是从画面上看,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开心,刘洋的笑容特别甜美。刘旺还在天宫一号中吹起了口琴。后来我们得知,这一天恰巧是刘旺妻子的生日,他是从太空中向妻子送去爱的祝福。
首次手控“开飞船”
在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正常飞行状态下,刘旺操作飞船姿态控制手柄,对组合体飞行姿态进行控制试验。
核心提示: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本报记者王永卓摄编者按6月29日——这一天是计划中“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结束太空生活返回地面的日子。连日来,虽远在太空,但他们依旧过着“北京时间”。清晨,航天员们往往会用字板向地面问候:早上好,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还完成了“神九”与“天宫”手控交会对接等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赵薇 发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张太空全家福 要通过直径不到一米的对接通道进入天宫,得先把笨重的航天服换成轻便的蓝色工作服。依次进入轨道舱换成蓝色工作服的3名航天员,看上去特别灵活、轻松。在穿越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后,航天员面前依然还有两道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的舱门。在打开每一道通往天宫的舱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 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旋转,再旋转。来自天宫的光线照亮了屏幕,门开了。门后是一个中国人通往太空的全新世界。 首位“访客”景海鹏对着摄像头轻松地挥了挥手,而后轻轻拽了一下身后的刘旺,将他拉到身旁。羽毛一样轻盈的刘洋,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转身面向摄像头。长期的共同训练,3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配合得那么默契、自然。 挥手、微笑。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厦门测控站上方,3位航天员第一次在中国的空间实验室留下了“太空全家福”。伊妹儿“TG01” 这一天,航天员们共收到5封邮件,包括一幅鲜花图、一幅五星红旗图、一幅风景图片以及约10秒长的动物视频。“天宫”的伊妹儿(电子邮箱)“TG01”代表“天宫一号”,其容量有8G左右。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 北京时间18时50分,航天员与地面进行了双向视频通话试验。 此前,执行神六任务的聂海胜在天上听到了女儿唱给自己的生日歌,却没能看到女儿的样子,但是从神舟九号开始,地面开始可以向太空发送图像,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看到家人朋友的笑脸。 晚上,3名航天员体验了失重状态下的美妙生活。 刘旺看上去情绪不错,他摆弄着手里的物品,让它在面前打了四、五个转。刘洋随后出现在镜头中,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卡通熊猫玩具。刘旺伸手将熊猫玩具拿了过来,冲着镜头展示。但他手一松,“熊猫”又飘了起来。天宫一号大扫除 20日中午,刘洋换下蓝色工作12时许,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看到,刘旺镇定自如地操作飞船姿态控制手柄,对组合体实施偏航、滚动、俯仰等3种姿态控制,组合体飞行姿态对航天员各项操作做出了准确响应。同时,景海鹏在飞船返回舱对手控操作提供密切支持,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密切监视试验过程。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实施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航天员“开飞船”试验取得成功。几天后,航天员将驾驶神舟飞船实现天宫与神舟的手控交会对接,真正在太空“开飞船”。
服,穿上了天蓝色的短袖运动服、深蓝色短裤,看起来特别清爽、利落。 在刘旺和景海鹏的帮助下,刘洋蹬起了“太空自行车”——这是特意为航天员锻炼所准备的自行车功量计。 太空“自行车”没有握把,刘洋骑行时手扶着天宫一号的墙壁,为了防止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骑行时发生“大漂移”,有束缚带将刘洋固定在车座上。 从摄像机传下的画面看,运动中的刘洋心情不错:骑车过程中,她一直保持着匀速,偶尔把头转向摄像头方向,微笑着对着镜头挥手致意。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使用自行车功量计。 20日晚,是刘洋第一次值夜班。在完成与地面通话和各种仪器设备的监测后,细心的刘洋发挥女性的优势,对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而后,刘洋还翻了会儿相册,玩起了魔方。与家人“天地密话”
早上,景海鹏和刘旺早早起床,接替昨晚首次值夜班的刘洋。几个小时后,从睡梦中醒来的刘洋用毛巾仔细地擦了脸和头发。 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3位航天员每天8时至20时为工作时间,安排交接班,一日三餐,轮流值班。每天工作约8小时、睡眠约8小时、生活照料约6小时、个人休闲等约2小时。 傍晚,3位航天员分别与家人进行了天地双向视频通话。据介绍,每个家庭的通话时间只有8分钟。 航天员与家人之间是“天地密话”,内容旁人无法得知。但是从画面上看,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开心,刘洋的笑容特别甜美。刘旺还在天宫一号中吹起了口琴。后来我们得知,这一天恰巧是刘旺妻子的生日,他是从太空中向妻子送去爱的祝福。首次手控“开飞船”
在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正常飞行状态下,刘旺操作飞船姿态控制手柄,对组合体飞行姿态进行控制试验。 12时许,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看到,刘旺镇定自如地操作飞船姿态控制手柄,对组合体实施偏航、滚动、俯仰等3种姿态控制,组合体飞行姿态对航天员各项操作做出了准确响应。同时,景海鹏在飞船返回舱对手控操作提供密切支持,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密切监视试验过程。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实施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航天员“开飞船”试验取得成功。几天后,航天员将驾驶神舟飞船实现天宫与神舟的手控交会对接,真正在太空“开飞船”。航天员展示“端午快乐”四个大字
新华社
丰盛的端午节午餐 “端午快乐”——当景海鹏将写有这四个大字的飞行手册对准天宫一号舱载摄像机时,北京飞控中心内掌声一片。这一天,景海鹏代表三名航天员向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在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我们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祝福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节日快乐!”
该吃午饭了,刘洋取出食品分发给队友。节日午餐包括红烧肉、干烧杏鲍菇、哈密瓜片等等。晚上,航天员还会吃到什锦炒饭、蘑菇鸡块、蒜蓉贡菜。虽然没有粽子,科研人员特意准备了粽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2/0629/1340958201387.jpg
航天员展示“端午快乐”四个大字 新华社
丰盛的端午节午餐
“端午快乐”——当景海鹏将写有这四个大字的飞行手册对准天宫一号舱载摄像机时,北京飞控中心内掌声一片。这一天,景海鹏代表三名航天员向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在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我们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祝福全国人民、全球华人节日快乐!”
该吃午饭了,刘洋取出食品分发给队友。节日午餐包括红烧肉、干烧杏鲍菇、哈密瓜片等等。晚上,航天员还会吃到什锦炒饭、蘑菇鸡块、蒜蓉贡菜。虽然没有粽子,科研人员特意准备了粽子的替代品——八宝饭。
手握真空包装的八宝饭,三人满脸兴奋。刘旺掰下一块,看着八宝饭在眼前打了几个转,然后凑上去吞进嘴里。景海鹏吃了几口后很有兴致地“游”向摄像机,向地面展示真空包装袋。两位师兄有些顽皮的动作,让刘洋开心地笑个不停。
子的替代品——八宝饭。 手握真空包装的八宝饭,三人满脸兴奋。刘旺掰下一块,看着八宝饭在眼前打了几个转,然后凑上去吞进嘴里。景海鹏吃了几口后很有兴致地“游”向摄像机,向地面展示真空包装袋。两位师兄有些顽皮的动作,让刘洋开心地笑个不停。神九天宫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本报记者 查春明摄 他的眼中闪着泪光 11时许,从天宫一号回到神舟九号的景海鹏、刘旺、刘洋,正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前的最后准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三人手捧飞行手册,刘洋细心地把额前的头发掖在耳后。 12时42分,飞船再次启程。刘旺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他要将飞船与天宫之间的角度严格控制在1°之内,横向的偏差不超过0.2米到0.3米对于重量超过8吨、长达9米的飞行器而言,难度相当于“百米穿针”。 坐在中央位置的刘旺一边控制手柄,一边观察仪表。调整、前进、调整地面超过1500次的模拟训练,让他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显得举重若轻、镇定自如。 坐在刘旺右侧的指令长景海鹏,目不转睛地监视着仪表盘上参数的变化。作为中国首位再度飞天的航天员,他与第一次加入乘组的女航天员刘洋一起,为刘旺的操作提供支持和保障。近了,更近了。20米、10米、5米……天宫一号的视线中,飞船已近在眼前。 12时55分,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 刘旺、景海鹏、刘洋手拉手高举过头顶,景海鹏沉稳得一如既往,刘洋的笑容灿若夏花,刘旺则再次挥了一下握紧的拳头,如同8天前在问天阁出征时一样。只是这一次,他的眼中有泪光闪动。http://upload.cankaoxiaoxi.com/2012/0629/1340958329937.jpg
核心提示: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本报记者王永卓摄编者按6月29日——这一天是计划中“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结束太空生活返回地面的日子。连日来,虽远在太空,但他们依旧过着“北京时间”。清晨,航天员们往往会用字板向地面问候:早上好,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还完成了“神九”与“天宫”手控交会对接等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赵薇
发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张太空全家福 要通过直径不到一米的对接通道进入天宫,得先把笨重的航天服换成轻便的蓝色工作服。依次进入轨道舱换成蓝色工作服的3名航天员,看上去特别灵活、轻松。在穿越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后,航天员面前依然还有两道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的舱门。在打开每一道通往天宫的舱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 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旋转,再旋转。来自天宫的光线照亮了屏幕,门开了。门后是一个中国人通往太空的全新世界。 首位“访客”景海鹏对着摄像头轻松地挥了挥手,而后轻轻拽了一下身后的刘旺,将他拉到身旁。羽毛一样轻盈的刘洋,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转身面向摄像头。长期的共同训练,3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配合得那么默契、自然。 挥手、微笑。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厦门测控站上方,3位航天员第一次在中国的空间实验室留下了“太空全家福”。伊妹儿“TG01”
这一天,航天员们共收到5封邮件,包括一幅鲜花图、一幅五星红旗图、一幅风景图片以及约10秒长的动物视频。“天宫”的伊妹儿(电子邮箱)“TG01”代表“天宫一号”,其容量有8G左右。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 北京时间18时50分,航天员与地面进行了双向视频通话试验。 此前,执行神六任务的聂海胜在天上听到了女儿唱给自己的生日歌,却没能看到女儿的样子,但是从神舟九号开始,地面开始可以向太空发送图像,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看到家人朋友的笑脸。 晚上,3名航天员体验了失重状态下的美妙生活。 刘旺看上去情绪不错,他摆弄着手里的物品,让它在面前打了四、五个转。刘洋随后出现在镜头中,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卡通熊猫玩具。刘旺伸手将熊猫玩具拿了过来,冲着镜头展示。但他手一松,“熊猫”又飘了起来。天宫一号大扫除 20日中午,刘洋换下蓝色工作神九天宫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本报记者
查春明/摄
核心提示: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本报记者王永卓摄编者按6月29日——这一天是计划中“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结束太空生活返回地面的日子。连日来,虽远在太空,但他们依旧过着“北京时间”。清晨,航天员们往往会用字板向地面问候:早上好,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还完成了“神九”与“天宫”手控交会对接等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赵薇 发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张太空全家福 要通过直径不到一米的对接通道进入天宫,得先把笨重的航天服换成轻便的蓝色工作服。依次进入轨道舱换成蓝色工作服的3名航天员,看上去特别灵活、轻松。在穿越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后,航天员面前依然还有两道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的舱门。在打开每一道通往天宫的舱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 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旋转,再旋转。来自天宫的光线照亮了屏幕,门开了。门后是一个中国人通往太空的全新世界。 首位“访客”景海鹏对着摄像头轻松地挥了挥手,而后轻轻拽了一下身后的刘旺,将他拉到身旁。羽毛一样轻盈的刘洋,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转身面向摄像头。长期的共同训练,3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配合得那么默契、自然。 挥手、微笑。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厦门测控站上方,3位航天员第一次在中国的空间实验室留下了“太空全家福”。伊妹儿“TG01” 这一天,航天员们共收到5封邮件,包括一幅鲜花图、一幅五星红旗图、一幅风景图片以及约10秒长的动物视频。“天宫”的伊妹儿(电子邮箱)“TG01”代表“天宫一号”,其容量有8G左右。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 北京时间18时50分,航天员与地面进行了双向视频通话试验。 此前,执行神六任务的聂海胜在天上听到了女儿唱给自己的生日歌,却没能看到女儿的样子,但是从神舟九号开始,地面开始可以向太空发送图像,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看到家人朋友的笑脸。 晚上,3名航天员体验了失重状态下的美妙生活。 刘旺看上去情绪不错,他摆弄着手里的物品,让它在面前打了四、五个转。刘洋随后出现在镜头中,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卡通熊猫玩具。刘旺伸手将熊猫玩具拿了过来,冲着镜头展示。但他手一松,“熊猫”又飘了起来。天宫一号大扫除 20日中午,刘洋换下蓝色工作他的眼中闪着泪光
11时许,从天宫一号回到神舟九号的景海鹏、刘旺、刘洋,正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前的最后准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三人手捧飞行手册,刘洋细心地把额前的头发掖在耳后。
12时42分,飞船再次启程。刘旺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他要将飞船与天宫之间的角度严格控制在1°之内,横向的偏差不超过0.2米到0.3米对于重量超过8吨、长达9米的飞行器而言,难度相当于“百米穿针”。
核心提示: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本报记者王永卓摄编者按6月29日——这一天是计划中“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结束太空生活返回地面的日子。连日来,虽远在太空,但他们依旧过着“北京时间”。清晨,航天员们往往会用字板向地面问候:早上好,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自6月16日开启航天之旅以来,这三名航天员除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外,还完成了“神九”与“天宫”手控交会对接等多项“高难度动作”。他们13天的“太空岁月”令外媒感叹,中国航天迈出了惊人步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赵薇 发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张太空全家福 要通过直径不到一米的对接通道进入天宫,得先把笨重的航天服换成轻便的蓝色工作服。依次进入轨道舱换成蓝色工作服的3名航天员,看上去特别灵活、轻松。在穿越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后,航天员面前依然还有两道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的舱门。在打开每一道通往天宫的舱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 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旋转,再旋转。来自天宫的光线照亮了屏幕,门开了。门后是一个中国人通往太空的全新世界。 首位“访客”景海鹏对着摄像头轻松地挥了挥手,而后轻轻拽了一下身后的刘旺,将他拉到身旁。羽毛一样轻盈的刘洋,在两名队友的协助下转身面向摄像头。长期的共同训练,3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配合得那么默契、自然。 挥手、微笑。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厦门测控站上方,3位航天员第一次在中国的空间实验室留下了“太空全家福”。伊妹儿“TG01” 这一天,航天员们共收到5封邮件,包括一幅鲜花图、一幅五星红旗图、一幅风景图片以及约10秒长的动物视频。“天宫”的伊妹儿(电子邮箱)“TG01”代表“天宫一号”,其容量有8G左右。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 北京时间18时50分,航天员与地面进行了双向视频通话试验。 此前,执行神六任务的聂海胜在天上听到了女儿唱给自己的生日歌,却没能看到女儿的样子,但是从神舟九号开始,地面开始可以向太空发送图像,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看到家人朋友的笑脸。 晚上,3名航天员体验了失重状态下的美妙生活。 刘旺看上去情绪不错,他摆弄着手里的物品,让它在面前打了四、五个转。刘洋随后出现在镜头中,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卡通熊猫玩具。刘旺伸手将熊猫玩具拿了过来,冲着镜头展示。但他手一松,“熊猫”又飘了起来。天宫一号大扫除 20日中午,刘洋换下蓝色工作坐在中央位置的刘旺一边控制手柄,一边观察仪表。调整、前进、调整地面超过1500次的模拟训练,让他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显得举重若轻、镇定自如。
坐在刘旺右侧的指令长景海鹏,目不转睛地监视着仪表盘上参数的变化。作为中国首位再度飞天的航天员,他与第一次加入乘组的女航天员刘洋一起,为刘旺的操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近了,更近了。20米、10米、5米……天宫一号的视线中,飞船已近在眼前。
12时55分,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
刘旺、景海鹏、刘洋手拉手高举过头顶,景海鹏沉稳得一如既往,刘洋的笑容灿若夏花,刘旺则再次挥了一下握紧的拳头,如同8天前在问天阁出征时一样。只是这一次,他的眼中有泪光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