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随想
(2014-04-04 16:05:06)
标签:
旅游 |
送我这包米的朋友是一个可爱的云南女孩,她7年前辞去云南待遇优厚的银行工作只身到北京寻梦,如今和她的伙伴们一起经营着一家商贸公司,主打云南无公害农副产品。
我没有把这包红米拿去煮食,而是放在了我的办公桌头,包装精美的红米与桌头的绿萝相衬,板寸之间顿显生机盎然。然而我喜欢的并不只是这鲜艳的色彩,而是那直叩我心的“耘尚”二字。我知道这一定是朋友的主意——“崇尚耕耘的精神”,正如她本人一样始终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付出。
然“恶土无善禾”,再勤劳的耕耘如若没有良土的滋养也是难以收获的。位于云南哀牢山南麓的哈尼梯田就是这样一处宝地,36万亩的梯田从山脚到山顶,一层一层,最高级数有3000多级,仿佛直插云霄的人造天梯。在集中连片的梯田中,面积最大的有几万亩,山山相连,最长者达数十公里,其中,又有数不清的公路和羊肠小道缠绕着广阔连绵的梯田,千回百转通往成百上千的村寨。而这里终年潺潺的流水,更是从直插云天的山顶层层流至山脚。据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在看到红河梯田时曾禁不住跪下来惊呼:“这简直是上帝的奇迹!”确实,正是因为有了130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哈尼、彝、瑶、傣、汉、苗等民族同胞的不断耕耘,才有了今日这片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融合,并代表了中国农耕文化博大内涵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宋人赵蕃曾有诗云:“良木更须深雨露,善禾端自力耕耘。”对于以农为生的人们来说,良土与耕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朋友告诉我,哈尼梯田的水稻都是农夫们一株株手工插秧而成的。这里不像平原或丘陵地区的稻田可以机耕或撒播,哈尼梯田的水稻苗只能靠人力一层层地从山底背上去,再一株株地插入田中,最高处的梯田有3000多层,其耕种之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哈尼梯田红米的产量并不高,而这红色的米粒不仅是集千百年来天地之精华的自然馈赠,更是人类世代相传不断耕耘付出的劳动结晶,可谓十分珍贵。
其实不仅仅是这珍贵的红米,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都离不开辛勤的耕耘与付出,耕耘可以播种希望,创造价值,改变命运。每个人耕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由此我又想到了送我红米的朋友,想到了她和她的伙伴们所创建的“耘尚”,想到了许多和她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执着付出的耕耘者们。他们的故事,其实也就是“中国梦”最生动的个体展现。
《双城记》中有一段经典台词:“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而我以为,“最好”“智慧”“光明”“希望”“拥有”“天堂”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即是对崇尚耕耘并努力践行之人的最好诠释。
再看一眼放在桌上的这包红米,它已然成为了鞭策我继续努力的一个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