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经是老挝王国的首都。自14世纪澜沧王国在此建都后,老挝当地历代政权都以此为首都,直至1975年政权被推翻,因此,作为有几百年历史的都城,琅勃拉邦拥有大量历史文化建筑,而这其中尤以佛寺为盛。而“琅勃拉邦”的名称也来自于老挝国宝,出自高棉的勃拉邦金佛。http://s6/middle/4a4670f8gbfb045d8eb15&690
漫步琅勃拉邦街头,随处可见僧众与庙宇,时至今日,琅勃拉邦虽已为废都,但城内仍保留有30座以上的寺庙建筑,因此,该地仍为老挝的佛教中心,在一些重要节日里,老挝人民会不远万里从全国各地聚集在此,礼佛,朝拜。http://s8/middle/4a4670f8gbfb0442a2db7&690
老挝是一个十分讲究供奉的国度,或许与这里深厚的佛教文化有关,老挝人尊重世间的每一个生物,在很所场所的许多特定角落里,我们都会看到当地人摆设的各式神龛,龛里也许根本就没有神像或牌位,当老挝人依然会摆上供品,祭祀神佛。而他们常用的供品无外乎鲜花、饭团或香蕉干等。
http://s16/middle/4a4670f8gbfb044a9d8ff&690
在琅勃拉邦街头,我亲身经历了一个家庭为故去的亲人办丧事,与中国人一样,老挝人也会停灵,也会吹吹打打,也会请和尚超度亡灵,也会摆丧宴招待亲朋。这是一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
http://s9/middle/4a4670f8gbfb045553e58&690
在琅勃拉邦,最好的职业是和尚。对于富人而言,进寺庙侍佛是在积累自己的功德。而对于穷人而言,出家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还能解决男子的教育问题。因为在老挝,寺庙不仅仅承担着宣扬佛法的宗教责任,更承担着教育年轻人文化课程的社会责任,寺庙除了会教授他们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会教他们外语,并提供入大学进修的机会。因此在琅勃拉邦,几乎所有的男子一生中都会至少出家一次,而文化程度最高的年轻人则绝大多数都出自寺庙。http://s5/middle/4a4670f8g7991a08e1604&690
这里的寺庙都很安静,没有人上香,没有人磕头,也几乎没有游客,年幼的小和尚们坐在一起看电视或许是他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对于他们而言,“佛”为何物,或许远没有动画片里面的卡通人物看得清楚。
http://s11/middle/4a4670f8gbfb04658b20a&690
老挝的寺庙不像中国寺庙那样古朴典雅,也不像泰国寺庙那样美轮美奂,老挝的寺庙小巧却不失精致,朴素却仍不失华丽。特别是琅勃拉邦城中随处可见的九重葛,粉色的小花垂落在华丽的庙宇之间,置身其中,仿佛身临幻境。
http://s8/middle/4a4670f8gbfb046b9fef7&690
http://s2/middle/4a4670f8g7991a0b422f1&690
以上这幅图片展现的是琅勃拉邦的居民们,不得不承认,老挝北部地区的居民皮肤比南部地区的人普遍白皙,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因此在琅勃拉邦邂逅当地美女的机率也是比较大的。另外由于这里当年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因此不少当地人还具有欧洲人血统,打眼一看就知道是个混血。
http://s13/middle/4a4670f8gbfb0479e9a4c&690 琅勃拉邦街景,与中国小学生一样,老挝小学生也戴红领巾
http://s6/middle/4a4670f8gf7ce2c8571b5&690
上图为老挝王宫,这里1975年前曾经是老挝的皇家禁地,1976年起被辟为博物馆,可惜我去时已经关门了,不过从其宫殿苗条的身材就可看出,澜沧王国的财力也不怎么丰厚。
http://s8/middle/4a4670f8gbfb043dc3ca7&690
在琅勃拉邦众多寺庙当中,最著名的要数香通寺了。它是琅勃拉邦最宏伟的寺庙。由澜沧王国的国王于1560年建造,直到1975年都得到王室的保护。与王宫一样,香通寺也选址在湄公河附近。其中的大殿代表了经典的琅勃拉邦寺庙建筑风格,其后墙上镶嵌着由信徒们供奉的宝石所制成的生命之树图案。在殿内,装饰华美的木柱支撑着覆有法轮的房顶。在建筑群的东门附近还有一幢王室的葬仪礼堂。里面陈列着一辆豪华的12米高的出殡仪仗马车和王室成员的骨灰坛。礼堂外立面的嵌板上雕刻着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场面。由于香通寺门票昂贵,因此白天我只在门口拍了张外景,晚上这里无人收费,于是逃票成功。
http://s15/middle/4a4670f8gbfb043bf077e&690
去浦西山看落日是到琅勃拉邦游客的必选科目之一,这座位于王宫北面的小山是整个琅勃拉邦城的最高处,而位于山顶的寺庙也是一座不错的建筑。站在山顶,澜沧江蜿蜒而过,将古城包围成一个“L”型,此行东南半岛三国,一路上看了无数的日出日落,浦西山的日落则带给人更多宁静的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