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f365.com/0/10/12/26/10122676_884404.jpg
很早就听说北京人艺为纪念曹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在重排曹禺先生的四部经典剧作——《日出》、《北京人》、《雷雨》、《原野》了。于是早早的定了《日出》的票,80元的二楼第一排,价钱便宜,位置也很好。
《日出》一剧由曹禺先生1936年创作完成,此后就有了无数版本的《日出》剧目,可谓常演不衰。2010版《日出》的演员阵容比较强大,主角陈白露由陈好担当,方达生则由谷智鑫扮演。作为北京人艺的老会员,我在首都剧场看过的话剧已经很多,但这二位的戏却是第一次看,因此相当期待。
该剧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陈白露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但因生活所迫,只身走进大上海十里洋场,成了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她终日周旋于银行家潘月亭、海归博士张乔治等巨商富贾身旁,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旧时恋人方达生的到来,唤起陈白露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她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已无力摆脱奢侈的生活。然而,方达生的劝说,对陈白露毕竟还是有所触动。
一日,陈白露从流氓黑三手中救下一个小女孩“小东西”,并认她做了干女儿。她竭尽全力保护“小东西”,但“小东西”仍未逃出黑三的魔爪,被卖入妓院。在那里,虽有好心的妓女翠喜照应,但“小东西”终因不堪凌辱,上吊自尽。
潘月亭做投机生意,栽倒在黑社会头目金八爷手里破了产,陈白露的欠帐单也越积越厚。当她得知金八爷将进入她的生活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换了主人。从“小东西”身上,陈白露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她麻痹痛苦的心灵在复苏。她不愿再做上流社会的玩物,在茫茫的黑夜中,陈白露静静地吞下安眠药,悄然离开了人世。
由陈好、谷智鑫领衔的2010版《日出》的演员团队,可以说在最大程度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也发挥出了最佳的效果。观赏完整场三个小时的节目,我不禁深深的被其中演员们忘我的表演所打动,尤其是陈好多次朗诵“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段话,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我认为,任何一部戏总有它的意义,戏剧有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而若把艺术的社会功能提高到人类生活目标的高度来认识,个性背后,则是明确的人生立场和价值观念。而可以称为经典的艺术必定有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观,故事并不一定复杂,但其所揭示的内涵却必定发人深省,它所批判的社会现实不仅曾经受用,今天依旧受用。《日出》就是这样一部戏。
我曾经以为陈好只是一位花瓶一样的美女演员,但当我看完《日出》后,我觉得她可以称为艺术家。我想演员和艺术家的区别就在于演员是在模仿形态,而艺术家则是在进行自我创作,当陈好饱含深情的朗诵完“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段话躺在床上准备落幕时,我看到了她眼角的泪水。我知道,她是动情了,她把自己真真正正的置换为了陈白露,这段话,是她在与自己的生命对话!这样的演出,不可谓不精彩!这样的艺术,不可谓不经典!
用2010版《日出》导演任鸣的话来说:“曹禺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他的天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永恒的深刻和批判精神。而经典是必须具备永久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之戏剧很少产生经典的原因所在。《日出》中的人物是可以超越时空存在的。我相信陈白露们,潘月亭们,李石清们甚至胡四之流过去存在,现在存在,今后之未来也依然会存在下去,因为经典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正因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都具有永恒的深刻性和批判现实的精神,曹禺是永远的,因为经典的东西必将永存。”
最后想补录的一点是,在看《日出》的剧场里,我遇见了文化部部长蔡武,他没有带随从,只是和夫人一起静静地坐在人群中观赏节目,没有人认出他。我很欣赏他这样的做法,如果更多的官员能像蔡武部长一样平民化,那么这个社会恐怕也不会出现更多不和谐的旋律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