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一书,译者李迎跃。这是一本不厚的小册子,从头至尾只阐述了一个话题——“钝感”让生活更美好。作者渡边淳一是当今日本文坛的著名作家,大名鼎鼎的《失乐园》即为其大作。作者早年曾取得札幌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行医多年之后弃医从文。
全书一共17个章节,作者分别从身体器官,情感,思维及生存能力等多方面向读者们阐述了“钝感”对于我们维护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心态,乃至成功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字里行间之中,处处能体会到作者作为一名医生,对于读者如患者般的体贴教导。
在我们的印象中,钝感通常是反应慢的表现,但或许是验证了中国人的那句老话——“大智若愚”,如今“钝感”已经和敏锐一起成为了一种褒义词,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学习中,不仅需要“敏感”,同时也需要“钝感”。借用渡边淳一的话来讲,就是:“顿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形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与智慧。”在书中,渡边淳一用许多个他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试图向读者们勾勒出一幅来自于“钝感力”的美好画卷。
我想,任何事情都是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的。同时“钝感”与“敏感”也不是绝对的。再恰当的环境下,选择恰当的方式,或许这才是问题的实质。而关键则在于我们如何迅速的判断出在某种环境下所应采取的行为方式。往往很多时候当我想好需要“敏感”或“钝感”时,事情已经发生变化了。所以,我认为,对一件事情的快速反应才是王道!
这个世界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往往想象不到,因此,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思考问题,或钝感或敏感的展现行动,或许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