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小河公主——观首博《考古与发现》展览有感

标签:
小河墓地小河公主首博贝格曼罗布泊考古历史新疆展览 |
分类: 思想火花 |
十月,北京,首都博物馆。和小强一起只是想去看一个叫做《考古与发现》的展览,不曾想到会在此与她进行一场邂逅。
看见她之前,在观看新疆出土的那些色泽鲜亮的文物时,有个念头一闪而过,不知何时能看到小河墓地的那些柱子和那位已在沙海中沉睡千年的美女。而随即,当我的目光转移到展厅一侧时,三具干尸吸引了我的目光,而当我行至一具女尸前时,我被彻底的惊呆了,这不就是那位曾深深引起我好奇的小河美女吗!时空让我们在这里相遇!在她沉睡四千年之后,在离她的故土两千多公里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博物馆里的玻璃展台内!我们相遇了!
她还是一如四千年前般熟睡着,棕褐色的长发自然地披散在她的身上,清晰的面庞上,那长长的眼睫毛仿佛再告诉人们她并没有走远,深陷的眼窝和高挺的鼻梁则预示着似乎她来自一个遥远的欧罗巴国度,而那略张着并且露出洁白牙齿的嘴唇似乎是想要向世人们诉说她的身世。在她的头上,插着羽毛的白色毛毡帽与她棕褐色的长发搭配的天衣无缝,而她身上用木针闭合的粗麻外衣与脚上所穿的兽皮靴,则将那个世界的时尚展示给了今天的人们。
在小河公主的身旁,一个精美的草编小篓子盛着逝者亲人们为其准备的食物——小麦粒。这是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已知年代最早的小麦,或许这些距今四千年前麦粒将证明小麦由西方传入中国这一历史。但是,在小河墓地中沉睡的这些具有欧罗巴体征的人们,又是为什么?什么时候从遥远的黑海乃至地中海之滨进入到中亚的呢?他们的棺木为什么是没有底板的船型?或许这将永远成为不解之谜。
第一次听说小河公主是在《新丝绸之路》这部纪录片中,其中介绍楼兰的一集述说了小河公主的出土经过,而最早发现小河公主的人则是瑞典考古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学生,同为考古学家的贝格曼,他于1934年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发现了一片位于库姆河支流不知名小河边的史前文明墓地,“小河墓地”一名由此而来。而对于小河美女,贝格曼在《新疆考古记》中则是这样记录的,“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贝格曼把她称作“微笑公主”。70年过去了,当又一位小河“公主”的神秘微笑再次在考古工作者手下浮现时,小河——这个让世人牵挂猜度了半个多世纪的墓地终于开始揭开它的面纱。
而就是这个微笑,又深藏着多少个未解之谜呢。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迁徙到了这片位于罗布泊的土地上,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以什么形式组织生活在一起,家族亦或群体?没有人知道在遥远的四千年前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怎么的,是湖泊河流环绕?或是高温干旱?他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耕种还是放牧?亦或半耕半牧?而他们船型的棺木又代表着什么?说明这是他们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他们期待着在来世中的诺亚方舟能带领他们驶离这片已不再适合他们生存的家园!
在小河公主沉睡沙海的千年岁月中,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也由初级文明逐步迈入了高级文明的时代,而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的许多历史,则如小河公主般静静得沉睡在历史的角落中等待着世人的发掘。时间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留下了小河公主及其所沉睡的小河墓地,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多少文明已在孤寂的等待中如楼兰王国般逐渐的消失了呢?又有多少人类的文明则已经永远的沉沦和毁灭了呢?
如果说那些已经消失的历史都是失落的文明,那么,小河美女及其小河墓地就是这段失落文明中的一颗珍珠,或许当我们将诸如此类的珍珠一颗颗捡起并串连在一起时,那些失落已久的文明就将重放光彩。这就是历史!
感谢小河公主,让我们与四千年前的风月进行了一场意外而亲密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