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免悲观才能造就乐观

(2006-11-16 23:58:53)
今天刚登录msn,远在荷兰的小学妹就向我抱怨最近搞科研做论文的苦闷。做了3个多月的实验似乎到达了瓶颈状态,总是出不了结果。小姑娘这下急坏了,每天茶饭不思的,甚至有了认为自己做人很失败的想法。其实孤身在外,什么都得靠自己,有时情绪低迷倒也正常,保持乐观的心态还是很重要的。于是送了一篇台湾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女士的文章《避免悲观才能造就乐观》给她,但愿小学妹能快速走出低谷,顺利完成论文。最近看了张博士不少培养EQ的文章,非常佩服这位高雅知性的女人。这篇《避免悲观才能造就乐观》转载如下:
 
避免悲觀才能造就樂觀
 
在一家企業做訓練課程,我特別提及了「樂觀」的重要。有一位學員舉了手:「我也知道要樂觀才對,可是現在每天聽到的都是壞消息,怎麼可能樂觀得起來呢?」他嘆了口氣。
 另一位學員立即有了答案:「這簡單,我以前上過一個激勵課程,講師說只要每天一早,對自己大喊五遍:『我是世界第一!我無所不能!』就行了!」
 果真如此嗎?效果究竟如何?我們好奇地問。
「嗯……不知道啦,因為我只喊了一次,就覺得很可笑,而再也沒試過了……。」他有些尷尬地說。
 * * *
 說實話,在周遭負面訊息不斷的情況下,要想維持一份積極樂觀的心境,的確需要特殊的EQ功力。而正面的自我對話,也確實能發揮激勵的效果,值得你我一試。
 然而心理學家們發現,如果成天只喊著一些不切實際且毫無根據的浮泛之辭(例如:「我是世界第一!」『我是天下無敵,』等),不但不會增進一個人的表現,更可能在日後因為如此過高的期望落空,而產生更大的失落感:「我怎麼不是世界第一呢?」,反而讓心情更加惡化(這也是為什麼對於一些氣氛熱烈,一?人空洞地自我膨脹的激勵課程,心理學家看在眼裏只能猛搖頭的原因。)。
 那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產生樂觀的積極動力?
 其實說起來,我們每個人本是天生樂觀的。心理學家發現,幼兒對於未來都是滿心期待興奮不已(想想看就知道,爸媽哄著吃飯時告訴孩子:「吃了你就會像大樹一般高,對不對?」,每個孩子都會開心地大聲說對,你看過哪個孩子第一次聽到時,就會哭喪著臉說不可能的?)
 所以你我會變得悲觀消極,事實上都是逐漸學習而形成的習慣。
 因此,真正能激發恆久樂觀動力的自我對話,絕非打高空的不實際想法,而是要從去除負面念頭做起。預防勝於治療,身處於四週充斥著不好消息的環境中,你我的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變得悲觀負面,而要能樂觀以待未來,首先就得防止自己出現悲觀的念頭。
 怎麼做呢?
 悲觀的想法有三種特性,請對照下面的說明,一起檢視一下自己的悲觀習性有多深。
 1、永久化|(永遠都完了):
 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霉運是永久的,厄運永遠不會放過自己,壞事也會一直影響著生活。
例如股市投資失利,就覺得「我完了,投資根本就不可能獲利」;萬一失業則認為「我再也找不到好工作了,景氣再也回不來了……」
 2、全面化|(全部都完了):
 把某一方面的失敗,看做是生活全面的失敗。習慣以偏概全地去解釋事情。
例如只不過是失戀了,卻誇大自己的不幸:「我的生活一踏糊塗,根本就是全盤皆輸」;被上司指責開會遲到,立刻就想著「我的各種能力都太差,一無是處,根本不適任這個工作」。
 3、個人化|(都是我的錯!):
 在遇到挫折時,把結果都怪罪到自己身上,這樣的人通常自尊很低,認為自己沒有才幹也沒人愛,所有的不幸完全都是自己的問題。
 例如小組合作的企劃案被打回票,當下心中第一個念頭是「都是我害了大家,我太愚蠢,沒把事做好,」要不,跟情人分手,想著「是我太差勁了,都是我的錯,我不值得被愛。」
 如果碰到挫折,就習慣用以上三種方式來詮釋,那就很容易走上悲觀之路。而遺憾的是,如果不奮力抵抗,早日回頭,這一走下去就很容易成了不歸路,導致許多的身心症(失眠、頭痛胃痛等),甚至嚴重的憂鬱症的產生,心情就此一蹶不振。
 因此這個時候,就該發揮自我對話的功力,讓自己挑戰原有的悲觀想法,轉化成樂觀的念頭,找出未來的希望。
 掙脫悲觀的陷阱
 「希望」的建立,絕非一蹴可幾。但是也沒想像中困難,關鍵就在於為不幸的事情找到暫時以及特定的原因。
 對了,就這麼簡單,因為永久性的原因(我這輩子都沒財運),導致無助感延伸到未來。而全面性的解釋(我一事無成),會使無助感散佈到生活各層面。所以從這個悲觀陷阱掙脫的重要關鍵,就是還原挫折事件的本質,找出暫時的原因(我這一次投資沒賺到錢,並不代表以後都會投資失利),以及特定的原因(我雖然在工作上受挫,但仍有很棒的人際關係以及休閒嗜好,更何況,我身體也很健康啊!),這麼一來,我們感到挫折無助的時間會縮短,而範圍也會變小,展望未來,當然又可能大有作為,而滿懷希望了。
 該用什麼方式來自我對話,進行樂觀取代悲觀的自我辯論呢?
 請掌握以下幾個方法:
 1、找出證據:「這個想法的證據在哪裏?」
 當你發現自己對挫折反應過度時,不妨以一個偵探的角色出現,問問自己:「這個想法的證據在哪裡?」
 這麼一來,就會發現自己原先認定的結論「我完全不勝任這個工作」,根本就是胡說八道。也許這次我的企劃能力有些突槌,但前幾次的表現都很受上司肯定,更何況我的簡報技巧是公認第一把交椅,所以只要我稍作修正,更加用心,一定能把這個案子搞定!
 2、找出其他可能性:「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會只有單一原因,多半都是好多個原因的互動結果。所以別忘了問問自己:「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來解釋這件事?」
例如推展業務,卻受到客戶的拒絕。除了「我根本就不是做業務的料」的原因,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呢?
 有啊,也許客戶今天心中惦記著某件要事,所以無暇聽我說明;或者我今天介紹的產品線不適合他們,若是換個產品可能機會就大多了;要不對方搞不好不是真正能做決定的人,我應該再打聽一下,找到關鍵人談談……等等,所以絕對還有希望把生意做成的!
 3、有何用處:「這麼想究竟有何好處?」
 有時,最好的反駁理由就是:「這樣想對我有何好處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該拋棄這個念頭,而改問自己:「現在該怎麼做會更好?」
 只要能學會跟心中的悲觀念頭對話,反駁不合理的負面想法,就能讓悲觀的種子無從生根,而養成樂觀積極的思考習慣,充滿希望地面對未來,也唯有如此,才能牽引出黑暗中的光明契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