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钓鱼岛之外冷思考

(2012-11-12 17:53:45)
标签:

钓鱼岛争端

战略思维

美国

苦酒

思考

分类: 杂谈时评

    钓鱼岛之外冷思考
                            中国钓鱼岛


    钓鱼岛之外冷思考
                 打开了中日关系,留下了钓鱼岛争端

    自从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与日本政府一唱一和,上演购岛闹剧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强烈的反制措施,使日本政府疲于应付,焦头烂额,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特别是中国的海监和渔政部门不间断地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彻底改变了钓鱼岛由日本实行所谓实际控制的局面,让日本政府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无奈地吞下了自己酿就的一杯苦酒!

    在钓鱼岛局势令我们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一是,国家层面要有专门的应对机构。在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日本立即成立了钓鱼岛事态“应急本部”,负责搜集任何关于钓鱼岛事态发展的情报与信息,提出应对方案和实施意见,直接对首相负责。这样的做法完全值得借鉴,正所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利于政策制定的深入性、连续性和有效性,事前做出研判,有的放矢,避免政策失措,政出多门。

    二是,事前有预案,事中有微调,事后有总结。在发生钓鱼岛(包括黄岩岛)事件初期,客观地讲,中国的应对似乎显得有些仓促,缺乏整体性和有效性,其结果只能是陷入被动。在事件的挑起者出招后,我们就坡下驴,被动接招,颇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味,许多良机因此丧失,留下了不大不小的遗憾!在黄岩岛事件愈演愈烈之际,国内外媒体曾经预言:中国将首创“黄岩岛模式”,为后续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争端提供案例。然而,事件的发展,与外界的预测和国民的期待相去甚远,所谓的“黄岩岛模式”先天不足,胎死腹中。由此可见,事前有预案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避免仓促应战,坐失良机。因此,必须在建立专门机构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制定预案,并随着事态的发展对预案做出微调,使一招一式,不虚不花,收到实效。同时,要注意每一回合过后,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杜绝报喜不报忧,据此有针对性地对下一阶段的应对措施做出部署,形成一套组合拳——有利、有理、有力!

    三是,国家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布局。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杞人忧天。毫无疑问,国家经济、军事战略规划必定会有,比如从建国初期开始实施的每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为此制定的。然而,从被动因应海洋岛屿争端就可以看出,国家缺乏海洋岛屿的战略规划,比如岛屿如何开发利用的问题、被占岛屿如何收回的问题、如何处理岛屿争端的问题,等等,由于长期以来固守“搁置争议”、“韬光养晦”的方针,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眼睁睁地看着周边国家侵蚀我海岛、海洋而束手无策,根源就在于我们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海洋战略规划,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制衡手段,导致大批岛屿被占,大量海洋权益受到侵害,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威胁。在这方面,美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的专家们,在阐释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史实时,一再说,美国是钓鱼岛问题的始作俑者。然而,在指责美国埋下钓鱼岛问题的祸根的时候,更应该学习美国长远的战略思维!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需要日本,也需要中国,共同来抗衡苏联,但是,美国无疑不想看到日本和中国走得太近,也不想看到日本和韩国、和苏联走得太近,于是,就有了中日、日俄、日韩岛屿之争,不能不说,这就是美国人的高明之处!构思作文,打下伏笔,就是一篇文章的亮点;四十年前,美国人可以用钓鱼岛来拴住中日两个蚂蚱,任由摆布,不能不说是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战略思维、长远布局的问题!如此看来,战略规划是何等重要!没有战略规划的仓促应对,必然是支离破碎,漏洞百出,在战术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坐失战机,遗恨千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