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末早札

标签:
育儿管才是爱 |
分类: 杂谈 |
一朋友是名教师,几年前开始就经常闹肚子,没怎么当回事,前段时间越发严重,肠镜检查发现肠道上长了个息肉,已经发展到几厘米长了,必须手术才行。所谓养痈遗患,后患无穷。
在看望朋友的过程中,聊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说现在有的孩子不让老师管,稍微严点,弄不好就被学生家长给告喽,以至于只能哄着、夸着,所谓“赏识教育”!孩子没有问题“赏识”当然好,但出了问题不纠正不也是养痈遗患吗?
常言道:教不严,师之惰。对孩子思想或行为出现的偏差,教师进行纠正或者给予适当的惩戒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事。俺们上学的时候,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批评几句甚至用粉笔头砸、用教棍打都是很平常的事。记得小学时,有一年中午收音机里播放评书《岳飞传》,刘兰芳老师讲得可吸引人了,早一分钟也舍不走,我家离学校大约500米,几个小伙伴都是听完评书后立马跑去上学。后来,上学时间调整了,连续几天我们几个都因听评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几次没见效果,终于使出了杀手锏,让我们几个迟到的同学在教室前面站成一排,用尺子挨个打手心,把一个女同学打得梨花带雨的。经历那一次,不仅我们几个,全班同学再也不敢迟到了,正是老师严管才让我们养成了纪律和规矩意识。
别说学生了,就连齐天大圣孙悟空犯了错误,也得念念紧箍咒吧?没人说、没人管的,那还了得?《红楼梦》里的薛蟠,号称呆霸王,“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因其母溺爱纵容,不加管教,使其越发胆大妄为,最后因大庭广众下打人致死,被判了斩刑。
所以说,严管才是厚爱。学生上学时如此,参加工作了也一样,如果干部身上出现了问题,没人管、甚至没人敢管,那不是爱、是害。
正如孔子老人家说的“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就是说细小的枝条不剪掉,将来就要用斧砍。如果任由枝条疯长,这树必定成不了材。
突然想到,怪不得现在铁锅炖这么火呢,愿来是柴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