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晕手推车

标签:
小时候收麦子 |
分类: 生活 |
端午假期,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十几辆收割机依次而行,浩浩荡荡甚为壮观,猜想一定是完成了收麦任务,圆满收兵了。想想俺小时候,要是有这收割机该多好啊!
那时候家里分了好几块麦地,加起来有六七亩,分别叫什么“老瓜场儿”、“庄北儿”、“庄西儿”啥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庄西儿”那块地,面积特别大,每到麦收时节,望着一望无际的麦浪,很难有丰收的喜悦,更多是“汗滴禾下土”的忧愁。因为收麦子实在太累了,那时基本是靠人工,需要割、拉、打、晒好几个环节,不仅费力,而且周期长,赶上个阴天下雨的,得把人急死,真得是“虎口夺粮”。
当时农村学生有一周时间的麦收假,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家里人收麦子。先是割,必须要起早贪晚,尽量躲开正午时间,因为在太阳的直射下,一般人是很难承受“割麦日当午”考验的。割麦子时要猫着腰,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左手把麦子拢在一起,右手用镰刀用力割,每前进两三步就要蹲下来把割好的麦子打好捆形成“麦个儿”,以便运输。
麦子割完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要把“麦个儿”从地里拉出去。当时俺家和姨家合养了一头大黑牛,拉麦子的重任主要靠它。我和哥哥赶着牛车,一个人用杈子把“麦个儿”扔到车上,另一个人负责在车上码放,装满后用绳子勒紧拉到村里的麦场里。记得有一次,从早上一直干到中午1点多,在最后一趟经过村里石桥的时候翻车了,多半的“麦个儿”掉到了桥下,当时又累又饿,真有种绝望的感觉。不过,好在桥下没有水,麦子没有被水淹。
把“麦个儿”拉到麦场后,还要排队等着打麦子,因为村里只有一台脱粒机,每家都想早点打,把麦粒儿收到家里才踏实。在打麦子前先要把“麦个儿”用铡刀铡成两段,没麦穗的一段叫麦秸子,留着烧火用。打麦子的时候一般需要四五个人,有的负责把铡好的麦子放进脱粒机,有的负责清除脱粒机里吹出来的麦秸子,有的负责装麦粒。打麦子的活儿是比较脏的,尤其是麦鱼子钻进衣服里,刺痒得很。
麦子打完后并未大功告成,因为很多麦粒儿还没有干透,必须经过反复的晾晒。记得有一年,我负责晾晒麦粒儿,把家门口的空地扫干净,用手推车把几十袋麦粒儿推出来摊开,然后找个阴凉处看着,一是防止邻居家的鸡偷吃麦粒儿;二是不定时地划拉划拉,尽量让麦粒儿均匀晾晒;三是观察天气变化,防止麦粒儿被急雨淋喽。那天本来挺晴的,突然就变天了,当时家里就我一个人,急忙把麦粒儿装进袋子,系好后搬上手推车,奔跑着推进厢房里,真把俺累够戗,直到现在俺仍然晕车呢,只不过俺晕的不是大汽车,而是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