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upload_baotounews_com_cn/f4e5dd5977abb55c822a6d8cf8b63750.jpg让农牧民乐起来" TITLE="十个全覆盖
百灵庙镇黄花滩新村
幸福是啥样的,达茂旗农牧民的感受越来越真切了。
“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要不我们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45岁的李虎栓坐在自家新房子的炕上,满脸喜色。
李虎栓是达茂旗石宝镇东壕村的村民,去年底举家搬进了新建成的幸福新村。敞亮的窗户、雪白的墙壁,冬天还有热乎乎的暖气,这让李虎栓不禁感叹起生活的变化:“以前全家三代五口人挤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土房,房子还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一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那时候就羡慕国家给单位职工盖家属房,没想到现在国家还能给咱农民盖‘家属房’。”
和李虎栓一样住进“家属房”的还有附近三个村的100多户农民。作为达茂旗“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之一,幸福新村去年11月建成后,村民们就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砖房。“村里巷道硬化、绿化、路灯安装、公厕都做好了,文化室、卫生室、便民超市装修也弄完了,家里也能上网了,咱农民的生活条件可是越来越好了。”幸福新村支部书记梁玉明说。
达茂旗委农工部部长武存宝告诉记者,去年,达茂旗通过改造农牧民住房3095套,使全旗砖房率达到58%,比2013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今年达茂旗计划再实施35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45%。“预计到今年年底,达茂旗‘十个全覆盖’达标嘎查村将达到62个,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80%以上。”
新村建起来了,新房住进去了,如何让农牧民尽快增收,也是个问题。
“达茂旗地域辽阔,有农区、牧区、旅游区和口岸,各地特色鲜明。结合这些特点,我们对列入十个全覆盖规划建设的嘎查村进行整体设计时,就特别注重打造集镇辐射型、特色产业型等产村融合示范村。”武存宝说。
黄花滩新村就根据产村融合的规划,打造起了北虫草种植基地,让村民种起了“招财草”。
“我们还帮助村民新开发水浇地2000亩,人均增收5100元;新建蔬菜恒温库,人均增收985元;搬迁后在旧村址实施土地复垦,人均增收2955元;几项加起来人均能增收12670元……”黄花滩新村支部书记陈百灵说。
“自从搬到新村以后,啥都有了。对政府来说,这叫‘十个全覆盖’,对我们农民来说,这叫幸福全覆盖。”陈百灵说。
【编后】
让幸福全覆盖,是“十个全覆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达茂旗18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危房改造全覆盖”、“安全饮水全覆盖”、“嘎查村街巷硬化全覆盖”、“村村通电全覆盖”、“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全覆盖”“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全覆盖”、“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嘎查村标准文化室全覆盖”、“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全覆盖”十个工程正在改变着这片草原,而这些实实在在的工程,也必将改变村民的生活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记者 武建飞 摄影 秦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