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2008-08-15 11:5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界地理教学
 

地球和地图

【单元知识要点】

1.经纬网的坐标意义,几条特殊经线与纬线的地理意义。

2.时区、区时、本初子午线、日界线、北京时间的概念。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及地形剖面图。

【主要技能要求】

1.经度与地方时、时区与区时的计算与换算。

2.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及地图比例尺的换算。

3.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断、相对高度与坡度的估算。

一、地球

⑴.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⑵.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体或三轴椭球体(轴半径比极半径仅长21千米)。

⑶.地轴和两极:地轴──地球自转的中心轴;两极: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⑷.经线和纬线:(见下表)

⑸.经度和纬度:(见下表)

⑹.本初子午线和赤道:(见下表)

⑺.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见下表)

 

概念

特征

图示

经线

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

⑴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⑵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为两个半球

⑷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⑴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

⑵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⑶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⑷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经度的度量

纬度的度量

起始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图示

 

 

度量方法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东经(E)0°~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西:西经(W)0°~180

注:东经180°和西经180°合为一条经线

从赤道向北:北纬(N)0°~90°

从赤道向南:南纬(S)0°~90°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半球划分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0°纬线)把地球为南北半球

最大度数

180°

90°

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和地球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某地的经度就是该地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⑻.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26′)和南、北极圈(南、北纬66°34′)

⑼.经纬网的意义:定位置、定方向

①.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

②.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为西经。

③.东西半球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划分的。因此0°至西经20°之间的地区处在东半球,而东经160°至180°之间的地区处在西半球。

⑽.时区的划分、计算和应用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二为一。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如:伦敦位于中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标准经线”为120°,而非

北京所在的纬度116°,在计算有关时间的问题时千万要注意。

时区数=(已知经度+7.5°)/15°。所得商数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该地为东经的即为东时区,该地为西经的即为西时区。

如:北京,(116°E+7.5°)÷15°,为东八区。

区时计算公式为: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l小时

    知西求东“+”时差,知东求西“-”时差(东“+”西“-”)。

关于时区差: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减法(大数减小数);若两地位于东西十二时区两侧,则求时区差为加法。

若所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时间为此时间与24的差值,而日期要加1日;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时间为与24之和,日期要减去1日。

⑾.日界线及其日期变更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刻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更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又叫“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意:时区界线区分钟点,东早西迟;日界线区分日期,东边少一天,西边多一天。

注意:日界线其实还有一条──零时日界线(处于零点钟的日界线),在计算有关“新”“旧”两天的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

二、地图

1.地图上的比例尺

⑴.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

同一个比例尺可以用三种不同形式表示。例如一条25公里的公路,用5厘米画在图上,用文字式这表达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公里;用线段式表示为: ;用数字式表示为:1:500000。

⑵.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不是分母的大小。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例如,1:10000与1:300000相比,前者较大而后者较小。所画地区范围愈小,要求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应选用缩小程度较小的大比例尺。所画地区范围广,要求表示的内容比较简略时,应选用缩小程度较大的小比例尺。

⑶.量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比例尺知识最常见的应用形式是量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第一,要注意看比例尺;第二,要准确量出图上距离;第三,根据公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实际距离应用公里(千米)或米表示。将厘米换算成公里时,将数字小数点往前移五位;换算成米时,将小数点向前移两位。例如,1000000厘米换算成公里是10公里,换算成米是10000米。

2.地图上的方向

⑴.基础知识

①.一般情况(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指向标确定方向。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⑵.在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

3.等高线与地形图

⑴.等高线图的判读

①.读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②.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③.判读各种地形形态

地形种类

等高线特征

山顶

等高线呈闭合状,海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少

盆地

等高线呈闭合状,海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

鞍部

两侧是具有闭合等高线的山顶

山脊

等高线向一方凸出,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

等高线向一方凸出,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陡崖

数条等高线重合

地形种类判读中,区分山脊和山谷是个难点。可以采用画剖面线,比较中间与两侧各点海拔的方法进行判断。(参考下表)

 

山脊

山谷

定义

山脊是山体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耸部分

山谷是山地中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低凹部分

等高线图

 

 

剖面线上

各点海拔

A点为200米,B、C点为100米

==>中间高,两侧低

A点为100米,B、C点为200米

==>中间低,两侧高

④.应用等高线图进行生产规划与布局

应用等高线图进行生产规划与布局,例如,选择水库及发电站坝址;选择调水线路;选择修建登山公路路线等等。解决这类问题,除了应具有识读等高线图的技能,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的生产实践方面的常识。

⑵.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如下:

①.确定垂直比例尺及垂直坐标的上、下限。确定垂直比例尺应注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垂直坐标的上、下限应根据等高线图上的数据来确定。

②.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各条等高线的交点处向下引垂线,垂线引到相应高度并标注出各点。引垂线时剖面线应与水平底线相平行。

③.将标出的点连成曲线。

⑶.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由于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的陡缓,在区城地理研究各地区的地形特征对比较常用。在考试题中,由剖面图判断是什么大洲、什么国家的题目也较为多见,目的是考察各国家、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分布等特征,以及各国家、地区地形地势的空间概念。解答这类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地形特征。如该地区最高和最低处的海拔,地势起伏及地形分布等等;但有些国家地区地形特征比较相似,因此还要参考其他已知条件,如经度、纬度、海陆位置等等进行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