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一直遇到好领导
(2012-02-26 08:37: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情感世界 |
庆幸一直遇到好领导
我1989年4月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23年了。一步步走过这23年,不由地想起那些曾经帮助关心我的老领导来,他们在我生活、学习上的关心爱护,业务上的指导,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今,他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远在外地,有的许久已不再联系,但他们对我的关爱,对我的影响却是令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杨祯先,我的老科长。1991年1月份,我调到了旅通信科工作,担任传真员。当时的工作是在制式传真电报纸上抄写各部门发往军部的电报稿,接收军区、集团军发来的传真电报,然后根据收报单位分别送达相关领导。那时旅部打字机也没有几台,传真电报都是各部门用稿纸起草后,再由我用制式传真电报纸抄写一遍。这样自然要求字迹清楚规范,我们科长根据我抄写的电报,一行一字地纠正,教我如何把握字距行距,对我后来书写有很大帮助。尽管跟他工作不到一年,我便考学走了,但那大半年时间里,我感受的是兄长般的关心,我就像他的家人一样,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鼓励我学习,为我提供便利条件。每到周末,机关食堂吃饭的人少,我经常在睡梦中被他电话叫醒,让我去他家吃早饭。考学走时,他在家设宴,叫上我们科室同事为我饯行。后来,科长转业到了老家山东,后来内退又到了一家私企工作。
田超,我的政治处主任。我军校毕业后分配到65军某团政治处,在那里做报道员。田主任十分重视学习,每周都会组织政治处全体人员学习业务。他十分重视单位的宣传报道,所以对我们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部队的宣传报道稿件以典型稿件为主,我们经常是准备一批稿子,过一阵集中去一趟北京送稿。田主任经常为我们出题目,想点子,过一阵都会问我们的写稿情况,而且他自己也经常写稿件。田主任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典型。1994年,我们团选择了7个连队往师里报典型。当时,我完成了3个连队典型材料的起草。写材料前,田主任都会让大家先准备提纲,然后所有参与写材料的人一起开会,自己汇报思路,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再动手起草。初稿出来后,他都会一字一句一个标点地修改,那时人们还习惯用红毛笔将删掉的文字涂红,一张张稿纸布满了红色,看着被主任改过的材料,心里充满了感激,看着改过的材料,真是体会到了“多一字多余,少一字缺憾”的含义,慢慢地对文字材料的语感、逻辑等就有了积淀。田主任后来当了团政委、武装部政委,如今转业到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工作。
范建国,我的老处长。回省军区不到一年,我被调到了省军区直工处工作,范处长机关经验丰富,在多个处工作过,文字功底深厚,字写得漂亮。当时,我负责处里基层简报的起草编辑,跟随领导下基层的宣传报道,处务会记录整理等。范处长对材料也是把关很严,对每篇稿件都会字斟句酌,认真修改。如今,他转业到了市园林局,也快退休了。
当然,还有许多老领导如老连长韩生怀、指导员钱继奎,学员队长孔茂华,学员队教导员叶华江、叶进强,团政委周友堂、政治处主任王泰,教导队政治处主任刘景然、科长王群昌,直工处协理员江永亮、副处长刘新泉,安置办主任白桂新、副主任李红武,老社长王贵海、总编赵俊芳、副社长苏清露、副总编谷双喜、副总编曹洪智、主任左荣发等,这些老领导现在都已不和我一起工作,但我和他们切切实实地一起工作过,他们对我的关心,对我的影响,令我终生难忘,让我感激一生。正是有他们的教育引导,甚至是手把手地指导,才有了我今天的进步和成熟。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工作时间更是短暂,能够在工作中遇到好领导,是人生一大幸事。每当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会想起这些老领导关怀的目光,期待的神情,一切困难也就不在话下了。人常说有贵人相助是福气,我想他们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感谢生命中遇到的这些老领导,庆幸遇到这些好领导。这些老领导的关心、指导和教诲将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正视自己,不断努力,以不辜负他们的期待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