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美术资料 |
五、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在学前期占主要地位。在再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的差别很小,谈不上创造性。最初的想象都属于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
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是: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
幼儿在听故事时,他的想象随着成人的讲述而展开。如果讲述加上直观的图象,幼儿的想象会进行得更好。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往往也是根据成人的言语描述来进行的。这一点在幼儿初期表现得更突出。如较小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会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稍大的幼儿,想象的内容虽然比较复杂些,但仍然常常是根据老师言语描述而进行的。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这一特点在谈到无意想象时已经涉及。从想象的发生和进行来说是无意的、被动的;从想象内容来说是再造的。成人或年长儿童的无意想象可能有其独立性和创造性,而幼儿由于头脑中的表象贫乏,水平较低,其无意想象一般都是再造性的。
(3)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
前面讲过,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他们常常无目的地摆弄物体,改变着它的形状,当改变了的形状正巧比较符合儿童头脑中的某种表象时,儿童才能把它想象成某种物体。由于这种想象的形象与头脑中保存的有关事物的“原型”形象相差不多,所以很难具有新异性、独特性。
2.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①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相比,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象。再造想象要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比较少。
②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幼儿期是大量吸收知识的时期,幼儿依靠再造想象来理解间接知识。他们听故事、看图像需要再造想象,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也需要再造想象。
③幼儿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密切相关的。再造想象的发展,使幼儿积累了大量的想象形象,在它的基础上,逐渐出现一些创造想象的因素。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及语言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在再造想象过程中,逐渐开始独立地而不是根据成人的言语描述去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虽然仍然带有浓厚的再造性,但已有独立创造的萌芽。例如,幼儿在看图讲述中加入一些图画上所没有的情节,在讲故事时加入一些原故事所没有的东西,等等。
(二)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发展的时期。幼儿创造想象最初步的表现是在再造想象中逐渐加入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幼儿的创造性也常常表现在儿童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如,“萤火虫的尾巴上是不是有一个小电灯啊”等等。
儿童的创造想象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这固然与其神经类型的灵活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其教育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民主、宽松、自主的环境才能使儿童扬起创造想象的风帆。同时,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比如,鼓励儿童的自由联想和分散思维。看着天空的白云,和孩子一起想象它们像什么;列举出某种物体(杯子、水等),请儿童尽量多地设想它们的用途等。如果成人坚持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来探讨问题、鼓励与众不同而又不失合理的想法和答案,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和水平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