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作家高阳多次谈到“米祝”,按其价值论,以《古今食事》为最。其言曰:
北平崇文门外板井胡同祝家,号称“米祝”。《天咫偶闻》说他家在明朝即为巨富。花园极大,可游十日;清初有首小调就叫“祝家园”。毛西河诗:“挟事怜小妇,请唱祝家园。”可见是首很流行小调。祝家至今人丁兴旺,想来治家别有一种严谨合理的家法。祝氏如何起家,无可稽考;但推想必与通州的“仓户”有密切的关系。北平有许多“老根儿人家”大都住在崇文门、打磨厂一带,生活起居与旗人相近;虽是土著,但究其根源,无不是外省人,譬如六部胥吏,大都为绍兴人;太医院、钦天监的吏目,亦像胥吏一样,都是世袭的职业,各省皆有。溥心畲的生母姓项,其父为太医院七品吏目,原籍广东,其实在京里已不知住了多少代了。
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113/380881/b_vip_952DE90896C64E5128CEBBEA099EA6FB.jpg
高阳推测祝氏起家,与京通仓有关,极有见地。按,清代运抵京师的漕粮,收贮于仓场,由户部仓场衙门掌管。户部仓场衙门设于顺治元年,最高长官称“总督仓场侍郎”,为正二品,辖坐粮厅、大通桥监督、京仓监督、通仓监督等。仓场在京城者曰禄米、南新、旧太、海运、北新、富新、兴平、太平、储济、本裕、丰益十一仓,加上通州中仓、西仓,共十三仓。祝氏所居,正当其地,当是依偎其间,得以发家。
小说《水龙吟》:
最后仍是彭华跟张四官函札往来,官函札往来,转存在崇文门外祝家;这姓祝的是浙江绍兴人,在前明就是工部的胥吏,人清以后,康熙年间因为承办军米运输,发了大财,人称“米祝”,是京师有名的殷实人家。
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113/380881/b_vip_E4D3904CC6A76D0B005CA781F4152BBF.jpg
将祝氏坐实为绍兴人,显误。据咸丰十一年大兴举人祝桢朱卷,和石继昌先生《春明旧事》,祝氏实为山西太原人,清初年才迁移京师。各种史料中言明代起家,亦失于查考也。祝氏所居,一曰板井胡同,一曰翟家口胡同。板井胡同在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清《京师坊巷志稿》中均著录,人或以此附会耶?
至《清朝的皇帝》中谈林清案,认为涉案之包衣人祝现可能藏匿在“米祝”家,则仅属大胆假设,殊缺小心求证了。其云:
复观仁宗一再申渝以安反侧之心的态度,可知内务府内问题之严重。祝现始终未曾缉获,后亦不闻再追;其匿居之处,疑在崇文门外板井胡同“米祝”家。《天咫偶闻》记:崇文门外板井胡同,祝姓人称“米祝”,自明代巨商,至今家犹殷实;京师素封之久者,无出其右。祝氏园向有名,后改茶肆,今亦毁尽。在清初每见诸诗人笔下,据说游三十不尽,其深密可想。园毁在道光以后,当时容同姓的祝现藏匿,并以其雄厚的财力予以庇护,固有可能。
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113/380881/b_vip_CA6B9B382770F4A6D48AC427D01639AB.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