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短歌行》看建安风骨

(2020-11-09 21:00:13)
标签:

从短歌行看建安风骨

南春玉

分类: 散文选集

从《短歌行》看建安风骨

南春玉

   

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首颇具政治抱负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表达着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在风格上也颇具明朗刚健、慷慨悲壮的气势。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思想表达,都代表着建安风骨的典型特点。

一、风骨与内容

风骨这一论断自古有之,其主要用于探讨文章文辞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众人对其理解略有不同,有观点认为,“风”源自《国风》,要求作品具有内在的艺术感染力,与创作主体的气质相关。“骨”则指作品艺术风格构成的元素,是对文辞结构方面的要求。总体来说,魏晋风骨便是当时的一种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

《短歌行》全诗每八句为一小节,共四节。苏轼在《赤壁赋》中曾提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推测曹操作诗时仍处于大业未成之际。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并非局限于普通人的生老病死,而是感叹壮志未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不朽。第二、三小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求贤若渴与一片赤诚,感情逐渐深入,对贤才的渴求之感也愈发强烈。第四小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最后以周公的礼贤下士为“良禽择木而栖”提供了最好的答案。开首四句直言人生苦短的悲伤,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悲凉氛围;结尾四句则直抒一统天下的自信,高歌着难以抑制的慷慨旋律。对人生苦短的感伤悲戚与对完成霸业的激昂自信,构成了这首诗歌总体的美学风格:悲凉与慷慨。整首诗主题突出,自我个性鲜明,感情气势强烈。

二、风骨与语言

钟嵘《诗品》中曾列曹操的诗为下品,评价其“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善四言诗,其语言多为本色之句,缺少华丽辞藻的修饰。虽与钟嵘“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的评价标准有一定距离,但其语言的准确性、简练性与明晰性,依旧使得文章的表现力更加突出,“骨”气愈发强劲。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风骨有这样的解释,“辞之诗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因此,魏晋风骨的一大表现正是语言精当,用语质朴,文字刚健有力,这在《短歌行》的创作中可见一斑。

曹操是文人乐府的开创者与倡导者,其诗多用乐府旧题。《短歌行》作为曹操四言诗的名篇,也是四言乐府歌辞,虽是乐府旧题,却在语言通俗化的同时具有了新的内容与新的情调,语言别具一格。《短歌行》兼具了语言通俗流畅与思想感情的深远悲壮,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了建安风骨的魅力。

三、风骨与技巧

《短歌行》在对魏晋风骨过程中借助了比兴与用典等技巧。诗歌强调风骨并不意味着艺术尽废、精神独存,其反映现实并非简单划一、平直浅易,而总是以含蓄蕴藉之法,给人以深长的思考与隽永的回味,这就是比兴手法的运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句中,将贤才比作明月,既有耀眼的光辉,又难以取得,充分表达了曹操對贤才的渴求与爱慕。“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四句又将贤才比作在入夜时分寻找依靠的南飞之鸟,比喻贤才的徘徊与抉择,同时也表现出曹操对贤才前来归附的热烈期盼以及其焦急的心境。

与此同时,《短歌行》的创作还借助了引用与用典手法,从《诗经》中汲取营养。“呦呦鹿鸣”以下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是指鹿在山野中发现爱吃的苹草之后,发出快乐的声音引同伴共同食用,借此比喻君臣关系的和谐,同时又写出准备了盛宴,期盼贤才的到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化用原本表示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周公在吃饭时,因有人求见,不等食物嚼完便把它吐出,唯恐怠慢了贤才。曹操以此自喻,表达了他对人才的尊重。种种手法均把作者礼贤下士、渴望贤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深沉含蓄又淋漓尽致。

四、风骨与气质

诗歌中体现的风骨是个人气质的外在体现。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指出作家的个性气质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曹操一直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据推测,《短歌行》创作时曹操正处于赤壁之战后内忧外困的处境中,在此情况下,他必须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事实也证明,曹操确是一揽天下英才,建安七子除孔融之外,都在建安年间归附于曹操。《短歌行》整首诗的风骨力度均是作者心性使然。

《短歌行》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表达出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也抒发了其对贤才归附的深切期盼。其遣词造句中透露出的魏晋风骨,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经久不息的光辉,其诗句中人生易逝的悲凉与理想难以到达的忧苦之感,也在历史回廊中令人荡气回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