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里藏刀

(2007-02-27 12:31:18)
   信而安之, 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古人按语说: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这样的论词用笑里藏刀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作法,可在充满硝烟的战场确是难得的好计策,可以得利,可以自保,可以在战场游刃有余.翻开古人的历史,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便,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琼把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为大将,率兵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鞍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干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鞍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人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三国时期, 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做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古人毕竟是古人,是过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智慧,看到他们把这样一个简单的成语运用的出神入化,但现在没有这样的军事战场存在于我们身边.如今我们处在太平盛世,处于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战场之中! 
 
  社会是个隐形的战场,古代是,近代是,现代更是,硝烟是不会消失的,太平永远都在人民内心是个美丽的梦!细看古代的宫廷战争,笑里藏刀不知有多少的好戏上演,再看今朝无论朋友之间,亲人之间,还是同事之间,男女之间,这样的“手段”,这样的“媚态”不知每天都在怎样的开始,怎样的结束!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亲情,没有永远的爱情,如果是在绝望的境地对世界充满这样的叹息,那么当清醒的时候去理解你会明白现代社会是更加残忍的战场,为了生存,这样的语录必定在很多人身上应验!硝烟不断,战争不断,人心在发展的社会会回光返照回归原始!因为这样无论是自保还是为战胜为成功,笑里藏刀必定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是在我们不经意之间运用了它,为了生存!
 
  竞争好激烈,压力好大,人心好难测,如果我们不是田园居士,没有世外桃源来清澈我们的心灵,那么爱护自己,保护自己,真诚的微笑,感动的微笑,欣慰的微笑......还有这样特殊的微笑-笑里藏刀!这些笑容都不能少,不要以为笑里藏刀是贬义词,其实它是艺术,是生存的手段,是我们想成功或者保全自己必须的武器!既然选择了生存,选择了生活,就要给自己生存着生活着的通行证,只要你的笑没有触犯人生的游戏规则,那么不存在褒义还是贬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快乐的杂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