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晶报》创意周刊记者问

(2010-10-15 23:10:54)
标签:

杂谈

晶报记者/邓妍

记者:为何会选择来深圳做平面设计?

陈:我是1988年初来的深圳,那时候,内地没有一个能靠平面设计吃饭的地方,当然,那时候深圳也不行,但有希望,因为只有市场经济下才有平面设计的需求,可以说,深圳,是平面设计师最早找到饭碗的地方。


记者:深圳平面设计发展的这三十年里,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事件?

陈:一帮志同道合者,顶着内外各种压力,不与贪婪妥协,不与权贵苟且,不被铜臭诱惑,不拉帮结派,甚至不给同行面子,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审美标准与专业精神,这就是深圳平面设计协会。最难忘的是09年会员大会,真正做到了民主直选,一批老家伙下台,换了一批7080后生气勃勃的新面孔,协会得以耳目一新,这在全国的专业协会中恐怕也是仅此一家这样做。这也应该是深圳的骄傲吧。


记者:深圳曾经被称为中国现代设计的策源地,通过设计创造价值。那么现在或者将来,深圳设计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

陈:脚踏实地,用真正的创造创造出价值,这价值,应该包括财富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换句话说,设计师要改一改以往那种创作一些不着边际的海报去国际上拿个奖,在行业里封个号等虚假繁荣现象。这是对设计师而言,对设计之都而言同样道理。


记者:2008年,深圳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我们这个设计之都已经具备了什么?还缺少什么?

陈:具备了名号,其他什么都缺。缺少真正的大师,缺少对设计精神的理解,缺少对设计文化的尊重,缺少基础的设计教育,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当然,还缺钱,尤其是具有城市名片性质的重大展赛。我不希望明年的大展再要让即出力,又耽误自己生意的设计师个人自掏腰包,再不要是当着全国设计师的面含泪开幕。

 

记者:世界是平的,但平面设计显然已经不是。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出现,对平面设计是冲击还是推动?

陈:不存在冲击,而是设计师发挥才智的条件和环境更优越、更宽扩了。比如微博,其迅捷性、受众面以及互动性是传统海报招贴远远达不到的,现在已经出现了微博推广、微博营销等新形式,或许,那些不上网、不开博、不懂网络营销的设计师将来会被淘汰呢。


记者:当年你为“92平面设计在中国所设计的海报一直被誉为经典作品。你当时的心情是矛盾彷徨的,而处境也是咸菜就方便面的贫苦。这正反映了你们那代设计师的处境。对于现在年轻设计师也在感叹竞争激烈、生不逢时的处境,你们怎么看?有何建议)?

陈:说心情是矛盾彷徨的不准确,那个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充满了希望和激情,设计师的生存条件是时代需求和个人努力共同营造出了的,每个时代的需求不同,年轻设计师首先要把眼界放宽些,面对新技术新环境要善于发挥创造性思维,在传统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如何以敏锐的感觉去发掘潜在的商机或是新的经营模式,每一代人的生存空间都需要自己去营造。当然,年轻人的就业问题目前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政策的大力扶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旧照-8
后一篇:旧照-1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