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言和回复 2

(2007-11-11 20:18:03)
 

有关“设计门槛”的问题:

 

网友,王选政:

 

----就连“设计艺术名篇选读”一类的课程,也还是只能找哲学、文艺学、人类学、建筑学、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内的那些与设计打“擦边球”的文章。
其实,这正是所谓"设计"的魅力所在.设计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理解为人人都可以设计.事实上,被某些人形而上了的设计[提升到~~高度?],本就不该有什么门槛的,他就是一种大众的生活行为.在我看来,很多乡下的老农,根据代代相传的技法,用草编织出新的小物件,就是一种最淳朴的设计行为:创造+生活而已.是生活,自然就要方方面面都包括了:"哲学、文艺学、人类学、建筑学、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当然,不幸的商业社会造就了"职业"设计师.
一个设计师,不是在多角度的了解社会和接触文化,只是用所谓"设计理论"在做设计,目前好象还没有见到如此牛人.

建筑自然有单独的体系.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里将设计分为"设计艺术"和"工业设计"两大块,目前看来,还是最妥当的一种办法:毕竟整个国家的设计教育都处在摸索阶段,姑且如此吧,还能奢求什么呢!

 

祝帅:

 

老王:说设计“本就不该有什么门槛的”.严重同意,但恐怕陈绍华老师不会同意:他一直坚持在用设计扫中国人的“美盲”呢!
至于学科分类,对学术自身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问题就在于这样的分类养活了一个有一个作为饭碗的产业。
设计理论就不必说了吧,想来我们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P>


 

我的回复:

 

还是王先生比较理解我,谢谢!
“设计”确实不必设门槛,很也赞同王先生的意见,确实设计的行为和概念非常广博。祝帅说我是“一直坚持在用设计扫中国人的‘美盲’”,不是很准确。

我原文的本意是说大家习惯与把审美目光限定在艺术作品范围里而对日常生活周遍的美丑视而不见,甚至连自己的着衣品位都无从判断(包括许多大艺术家和设计教育者以及本人),这是整个社会巨大的文明盲区(这和中国政治历史的特定环境有关系),故须呼吁,让人们把欣赏美的目光引到眼前衣食住行的现实中来,包括个人卫生,街道卫生等等,(这是我二十年前给学生讲课的内容),而设计只是这种扫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留言和回复 3
后一篇:留言和回复 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