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贫头陈绍华
老贫头陈绍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43
  • 关注人气:10,4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剽窃”与“借鉴”

(2007-08-20 12:13:06)
标签:

剽窃

借鉴

抄袭古人

平面设计

大运会标志

分类: 东拉西扯
出门几天,刚刚回来,俺让乐总看场,他确实嫩了点儿,俺有预感,果然,摊儿里一片污秽,你瞧瞧,乐总急得~~哭了个~~~稀里哗啦的~~!呵呵!
 

“剽窃”与“借鉴”

疯癫的老顽童和噩梦未醒的小马同志在圣诞节趴替时相遇

 

那天临出门前,小马事发,是国进给我电话我才知道,看了他的博后,他又来电话,说因为一时激动,就发了,可能会让小马受伤不轻,有些后悔。问我怎么办,我说,那就删了吧!

 

当然,对小马同志确实要狠狠地批评,一是其作品确实“借鉴”感太强了点儿;二是对待批评的态度不够端正(假如那篇回敬的文字确实是他写的),但是

 

俺也要批评批评圈里的一些风气(只是一小撮),就是得理不饶人,逮着把柄把人忘死里的整,把在设计中积攒的所有的气儿~~屎盆子~~尿罐子~~~可劲儿地往人身上拽!!!

 

同志们啊!~~~~ 左~人~咬~猴~岛~!

 

说实在的,看完所有帖子,俺真的要为小马同志鸣个不平,虽说“借鉴”感明显,但是仔细看看“原作”和小马同志的作品,小马的发挥和处理手法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原作”强多了。

其实,这种“借鉴”的方法在设计圈子里也都是公开的秘密了,(尤其是在中国设计的初级阶段)大多数设计师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包括俺老顽童,包括国内外一些赫赫有名大湿们(俺都可以找出“杰作”的出处),只是俺们做得更隐蔽、更狡猾一些罢聊,呵呵!也只怪小马同志太背了些,这么快被人揪了出来,并游“街”示众了,残酷啊!

 

不过,小马同志也不必反应过激,以怨报怨实为下策,对自己批评还是要谦逊地接受(对恶毒的人身攻击者则另当别论),回敬的最好方式是拿出自己新的力作来证明自己,我相信你能做到。联通那句广告语怎么说来着?建议你在没人的地方多喊几遍,呵呵!

 

我跟学生们常说,设计师要善于使用资料,看资料时会刺激你的创意灵感,也是最快进入创作状态的好方法,你在翻阅图书时会有很多奇妙的联想,同时要有意识地去捕捉那些一瞬而逝的东西,可是在你借鉴时,要把握一个原则,是取其神还是取其形,前者是智,后则愚。

 

其实,取其形(甚至是原封不动地拿来)的愚者大有人在,且取得理直气壮,毫无愧色,甚至以自己的门面、名骗、“作品”集等堂而璜之地霸为己有。

 

我一直不理解一个问题:

为什么“借鉴”古人的东西可以招摇过市,并以此炫耀自己“有文化”,且众人捧之;而“借鉴”了洋人的东西却成了“剽窃”的贼,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我想问问,这两者“借鉴”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请教各位高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出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