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贫头陈绍华
老贫头陈绍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43
  • 关注人气:10,4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海报续说问题

(2007-03-10 18:59:53)
分类: 狗拿耗子

续说之一

上帖“上海  很搞笑”被俺这样搞,似乎显得不那么厚道,据说作者还是个小妹妹,这就更显得俺老顽童有些为老不仁了,在此,特别向作者小妹妹表示歉意。

可是,问题总归是个问题,这个问题绝不只是作者个人的问题,而问题的主要责任者的问题,对大家而言相信也不是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其他问题,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提一提呢?

我以前说过,象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都是以国家身份参与国际重大事务,因此,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民族文化魅力和实力的表现,更是现代中国人精神面貌和创造力的表现最佳机会。按理说,好面子的中国人更应该倾其全力借机挣足面子才是,然而,这些重大的表现机会参与者,为什么几乎都是学生和刚刚出道的不知名的设计师呢?(国外的参赛者大体也一样,因为真正的好设计师没那个闲工夫)而那些海内外知名的中国设计大佬们为什么却袖手旁观、敬而远之呢?

而另一方面,一些大佬们(包括一些新锐和老顽童)却常常在孜孜不倦、津津乐道地干着自己掏钱赔本的那些与社会无关联、无意义的“纯粹海报”,这种被业界称之为“自慰”“手淫”的创作已是普遍的现象,我们是否应该去思考和分析一下这种怪象的根本原因呢?

我去年写了一篇《公开征集,可以休矣》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标志征集的问题,其实海报的征集工作不也一样吗?当然,并非是指上海世博会的海报的评选有什么猫匿,(虽然在评委中有个别滥竽充数的现象)相信上海人的做事风格还是严谨、公正的。之所以拿这篇文章来说事儿,是因为“公开征集”这种被视为“公平”的规则,其实际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大佬们没兴趣参加的原因何在?真的希望政府和相关组织者该认真地思考一下了,从这次世博会获奖作品的情况来看,不也是“矬子里面拔将军”吗?真正优秀的设计师都不参加的比赛结果,能够代表这个号称国际化大都市乃至国家形象吗?

假设上海世博组委会请一百位国内外设计大佬,每人给十万大洋,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放在博物馆也是一笔不斐的文化遗产)相信有人会说经费问题,是的,一千万啊!但是,不妨想想,有多少个城市形象工程,几百亿、几千亿不也砸进去了吗?为什么政府形象投资在硬件上可以不眨眼地一掷千金,而在软件上却不舍得花费一个子儿呢?

 

相关链接:公开征集可以休矣


 

续说之二

这是一直想说的问题,借此之际一表:

说句真心话,此次世博会获奖的海报作品,以我本人的看法,除了二等奖的手拉手略好之外,其余的作品,严格地说,没有一件是适合上街张贴的,不知是评委的评判标准的问题还是所有参赛作品中真的没有适合的,我认为,这些作品基本都是设计师常犯的毛病——“自斟自饮”式的——玩图形游戏而已,这样的作品,大概就是设计师长期“手淫、自慰”烙下的毛病吧,试想想,这样严重地脱离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视觉习惯的获奖作品,市民们会有美感的享受和共鸣吗?

难怪好友沈浩鹏说“在专业性上超越了任何一个有政府举办的海报比赛”,这个“专业性”是否在刻意强调要和公众的审美拉开距离吗?难道“专业性”就是只能玩儿图形游戏吗?或者说“专业性”就意味着雅俗不能共赏吗?  也难怪上海市的有关领导,我想,这个结果,领导们心里未必就很爽吧?但是,也难为了,因为——评委就是他们自己选的。

再重复两句我的老生常谈:

——选择评委,就是选择——文化方向。

——设计,切莫忽视了目标主体——广大受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出事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