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贫头陈绍华
老贫头陈绍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43
  • 关注人气:10,4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I“古董”?

(2006-09-08 02:44:26)
分类: 老朽回首
 
 
CI古董?
 
今晚小帅哥黑一烊来我家侃山,一边聊一边看我电脑里的图片,当看到这几张图时他很惊讶,这不是CI吗?82年做的啊?我说是,这是我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创作之一,当时还作了系列风格的门票、请柬、展览标签等,但很可惜,没有保存下来。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CI、VI这些洋名词。我记得在填报毕业创作作业名称表中好像写的是:“毕业展览视觉系统设计”。
中国大陆有CI之称大概是在80年代后期,依稀记得在某个宣传材料上看到某个老学长自称是中国CI的第一人,CI旗手,依据是1987年他做了中国的第一个CI,好像是武汉的“一枝花”日化品牌。之后又听到好几个人号称是中国第一CI的说法,记得有“太阳神”“万宝电器”等,这些大概都是在九零年前后的事情。如果按这个说法,那我这个作品岂不称得上是CI古董喽?
其实,争第一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再有人跟我较真那一定会说“中国铁路”“中国邮政”算不算CI?
 
CI“古董”?
将张仃老院长设计的院徽篆书草字头改为一把排刷,意为在校史中留下一笔。
 
CI“古董”?
海报
 
CI“古董”?
路标指示牌 / 庆幸并感谢王小飞老师给我留下了这张“青春玉照”。
 
CI“古董”?
 
此广告牌是俺亲自手绘的,记得当时我还制作了七块0度纸大小的,仅有此LOGO的单色海报,按赤橙黄绿青蓝紫排列,一顺儿摆在进校门右侧的研究生宿舍楼墙面上,在那个年代,很是现代化的视觉冲击力。可惜没有留下照片,如若有校友手头有记录,俺老顽童将感激不尽并重金收购。呵呵!但也别要价太狠哦!
 
以上是我们宿舍的六个“顽童”,左起:彭程(西安)曹永祥(天津,感谢他的相机,也是这个相机四年来拍得最值得、最清楚的一张照片)李萌(北京)林晓(南通)周国华(北京)是不是最后那个笑得最灿烂的不太象我吧?
四年来,每个人都有令人喷饭的故事,当然,我的故事不仅仅只是喷饭喽!以后有空再慢慢聊吧。
 
大学时代——是每个过来人梦系魂牵的精神故乡。
 
 
 

回复本帖部分留言:

 
设计女孩:过去做学徒不仅挨骂,还挨打呢,对于那些恨铁不成钢的我可能会骂的更凶,最早给我当助手的那位设计师当年被我骂得受了刺激,至今脑子还不太正常。当然,现在我很少骂学生了,主要骂政府里和社会上那些极少数的坏人。

坐井观天:你说的没错,是应该叫VI,在这里之所以称“CI”是因为更具讽刺意味。每每我看到那些满世界推销CI、自称CI专家、混吃CI饭的“CI狂兄们”,就会想起电影“芙蓉镇”里那个疯子,敲着锣满镇子串街走巷地喊——运动喽!运动喽!!如果哪个设计师有兴趣可以做个“佛来世”,配上音——CI喽!CI喽!!那一定会是件很有意思的作品。

祝帅:不愧是搞史论的,设计界可能除了你我,没人知道我的这件装帧作品,那是我80年为北京大学叶郎教授的著作设计的。据说他这本书26年来经过多次修订再版,封面仍然还保留着我的设计。

行者:谢谢你的夸奖和肯定。
“设计中的根本性的基础”我难以定义,也不敢有具体建议,搞不好就成了说教,我会在后面搬出我20多年前的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每个人的成材经历各不相同,比如,油漆匠成了国画大师;画不好国画的却成了包装“世界之星”,天赋和悟性可能是不能抛开的。

菜菜:当年老谋子拍《红高粱》时确实找了我,但因某些原因,阴错阳差,故擦肩而过,否则,哪儿有姜文那小子的美事!呵呵!这个故事以后会讲。

冷水:谢谢!希望继续给冷水!

龙媒儿:如果老顽童的博客有娱乐功能,带给大家的好心情,那真是意外收获。
研修班的事情,去问北京人吧,我不了解,不过,小心上当哦!

吗你:吃黄连素多喝水,祝你早日康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